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关键信息(图)
但是,中国经济的走向才是更关键的信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3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了经济领域的关键信息,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设定为6%以上。但是,中国经济的成长环境才是更关键的信息。
今年是所谓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共建党100周年,在COVID19疫情阴影笼罩之下,习近平当局对经济更为关注。中共政府“两会”如期召开,“两会”是对中共政府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和政治协商(政协)会议的统称。
3月5日,李克强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为6%以上。“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3.65万亿元人民币,去年分别为3.6%和3.75万亿。
除此之外,李克强提到了,要新增城镇就业至1100万人以上,并维持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个目标是肯定能实现的,因为去年COVID19疫情重创经济,导致GDP低增设,在低基数的影响下,今年的GDP目标很容易达成。不过,经济学家指这都是无意义的事情。
据《路透》报道,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说,“6%以上的这个目标,其实是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目标,因为肯定会完成的,但告诉大家的是目标并没有被放弃,明年很可能还是有目标的。去年没有目标只是一种非常态,常态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经济增速的区间,这其实也是为了配合2035年长期目标的计划。”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表示,经济增长是很容易实现的,“这个目标更多是为了十四五的一个衔接,为了后面的年份,所以十四五期间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还会有,但第一年目标如果设太高了,后面就不太好设。”
此前经济学者也不断呼吁取消唯GDP至上的官方考核目标。例如,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就表示,经济泡沫已经出现,应取消GDP增长目标。
“我个人认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马骏日前在文章中说。
马骏认为,如果GDP增速是一个官方目标的话,就可能出现地方政府习惯性的层层加码,把地方的GDP目标定得很高,从而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因为靠借钱来实现投资拉动GDP比其它办法都容易。
并且马骏提到,“2020年GDP增长速度存在一个很大的基数效应,因为这个基数效应,今年GDP可能达到8.5%,那是否应该把2021年的目标定到8.5%?假如定了,2021年突然掉到五点几,解释起来就很费劲。”
中国前财长楼继伟也曾在一个论坛上提到经济发展目标时表示,不主张设置GDP增长目标,因为以前的习惯性设定指标扭曲了宏观政策。很容易造成强力的投资拉动。导致层层设指标,上面层层加码压指标。
而近期中国各省市均发布了当地的GDP增长目标,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地将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6%以上。此外,湖南把GDP增速设置在7%以上,云南设置在8%以上,西藏为9%,湖北、海南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则设定在10%以上。
实际上,比GDP目标更重要的是未来经济走势。天钧政经智库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弊病不去,经济难有起色。这个弊病就是营商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民营企业成为待宰羔羊。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承诺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宽松的条件和环境。然而,一些企业投入巨资开始运营后,地方政府却往往以各种理由变脸甚至翻脸,原来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一些企业陷入困局。
另外,中国各省市经济总量和财政能力显示,广东(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浙江、福建四个省GDP合计数字是321,997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1.69%;四个省的地方财政收入合计是32,309亿元,占全国各省市财政收入合计数的32.26%。
这说明东南沿海省份已经完全建立起一种扩张性的经济模式: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不断向海外和内地扩张,而内部投资活动同步推进,进而又吸引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源和资本)从其它地区不断流入。当人口出现下降、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之后,随着人口和产业出现大倾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