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们做拜拜 去寺去庙有何不同(图)


“寺”和“庙”的区别。(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做拜拜的人,你知道“”和“庙”有什么区别吗?

寺,最开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吏治的地方,我们听过大理寺、太常寺。 那么为什么佛教也叫做寺呢。

因为在官寺中,有一个地方叫“鸿胪寺”,主管外交的。

佛经传入中国时,做接待的就是“鸿胪寺”了。汉朝时,西域以白马驮经书来,受到“鸿胪寺”接待。

“寺”是指印度传进中国的佛家,像如来、观音菩萨、罗汉等都属于佛家,寺里供奉的多是他们的塑像。“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寺院”是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将僧人居所也称为寺或院,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便采用了“寺”的名称,叫做洛阳“白马寺”。寺就多了一层意思,成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目前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着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地是普及佛法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公共图书馆”。

当然“藏经楼”里面不单单是佛教经典书籍,儒家;道家的经典也都有收藏。

很多读书人,比如范仲淹、朱熹、王阳明这些大儒学者,都曾长时间的在寺院里静心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的老百姓都可以去听。

也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和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比“寺”出现的更早

最初,庙是指帝王、贵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宫室。古人把庙当做貌的谐音,他们觉得在这可以看见先祖的容貌。

这从《说文》中可以看出:“庙,尊祖先貌也。”

“庙”一般指庙宇,可作为祭祀各神祗场所的泛称,祀奉的是“神”或者说是已经去世的圣贤,比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山神庙”、“孔庙”、“关帝庙”、“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的“三嵕庙”等。

去庙里一般是表达人们对忠孝、信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载着强烈的精神寄讬。

“寺”和“庙”是有本质上的不同,但也有相似地方。

庙是供奉神仙一类的塑像,如土地爷、山神庙、关公庙、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

简言之:寺庙,即寺院(佛寺)与庙宇的合称,有时统称为庙、庙宇,又称宫庙,一般专指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实际上不限于佛寺与庙宇,还包括祠、道观等,其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一般所称寺庙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庙,但一些名人的家庙由于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同时有着寺庙的性质。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