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拟引入非本地医生 疑向大陆受训开绿灯(图)


图为香港公立医院医生训练。(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看中国2021年2月6日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月4日公布一连串具争议性的立法,欲趁议会没有反对声音之际从速通过。其中一项立法是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有建制派议员进一步提私人条例草案倡当局进一步降低门槛。香港医疗界的不满声音强烈,担心香港医疗水准将会下降,也质疑当局此举是为了铺路引入大陆受训医生来港。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林郑提出就非本地培训医生引入立法,有三大重点:“非本地培训医生”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须在认可的非本地医学院毕业,并在当地获医生注册资格或专科注册;日后须在一段时间内在香港公营医院执业,不能直接私人执业。

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的计划曝光后,香港食卫局星期四晚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在负责香港执业医生注册及纪律规管的“医务委员会”(医委会)以外,另立一个新的委员会,决定哪些非本地医院是“认可外地医学院”。

该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卫生署署长、医管局行政总裁、医委会主席、医学专科学院主席、两间医学院院长及政府委任的其他成员。但是,现有机制中的选举代表则一律删除,包括医学会选举代表、医生全民产生代表,以及病人组织业外委员等。这意味着港府将直接跳过医委会机制,掌握决定哪些外地医学院能列入认可名单的大权。

中国医生执业试合格率低 却获许免试执业

另一个关键点是新机制变相令中国及各地医生无需经过执业试,便能够拥有在港执业资格。香港医学界普遍担心新机制或拉低香港医疗水准。

翻查医委会近年的执业资格试资料,中国医生的合格率偏低,只有约一成半至两成,远远落后于英、美、加、澳考生的四至六成。在医学英语技能水平上,中国考生的合格率处于五成至九成范围。

身兼医委会委员的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担忧,新设的委员会未必能为香港医疗水准把关,也看不到此机制如何能有效挑选适合香港医疗前线工作的外地医生,亦不相信挑选前线医生是委员会的着重点。

马仲仪举例说,医学院的大学教授,可能会选择一些科研成就比较高的大学,借此吸纳他日能帮助做科研的医生;卫生署可能想吸纳做公共行政的医生,“甚至可能使香港公共卫生政策越来越国内化,他们或者想找在这方面的医生。但这些不是我们说的人手不足、门诊等很久。”

医学生忧新机制造成医患不信任

实习医学生Alex(化名)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新机制对香港本地医学生不公平,担心允许中国或其它地区医生免试执业,或增加医生之间的磨擦,及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中国医生的水平比较参差⋯⋯可能香港和中国培训出来的医生,会因为能力差异的问题而带来磨擦和不信任,始终医生都要讲求合作。病人也是,他们都会担心中国医生未必是最好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可能会越来越差。”

Alex未来有意在公营医院执业,不过坦言对前途不乐观,“即使工作量可减少,但始终要学习如何和外地医生沟通,因为他们不是由香港医疗架构培训出来,我日后可能又要对病人,又要教他们”。

张宇人倡更低门槛 医学界轰政治决定

另一边厢,自由党饮食界议员张宇人星期五就《医生注册条例》提出私人草案,建议进一步降低门槛,让食卫局局长“认可”水平不低于“执业资格考试”,或本地医科毕业生水平的外地颁授之医科资格;以及容许取得该等资格的香港永久居民或永居民的子女,毕业后可回港实习,享有与本地医科毕业生同样的免试执业路径。

他又建议在卫生署、医管局或两间大学工作的外地注册医生,连续受雇不短于5年后可免考执业试,取得正式香港执业资格。据《立场新闻》报导,张宇人的家人正是海外医生,他在2019年4月于电台节目透露,他女儿和女婿在美国公立医院任职专科医生,女婿原数年前计划回港执业,但香港未有放宽海外医生回港执业的制度而打消念头。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对张宇人的修例表示失望,质疑是政治决定,要求就此举行公听会。他又强调,医生注册考试的成立是由于97年香港主权移交,质疑修例后免试是否要回到97前?他希望政府真正聆听医学界的诉求,“政府用如此大动作,改一个行之有效的考试制度,不知道对未来的医疗水平带来多大影响,可能会得不偿失。”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