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全民刷屏 缩影藏内情(图)
《山海情》剧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1年2月4日讯】2021年开年大陆一部扶贫剧《山海情》迅速窜红,演员阵容强大,画面拍摄考究。尤其是将西北农村真实的贫困画面般上银幕令人记忆犹新,该剧的豆瓣评分从开始的9.1飙升至9.4,打破多项纪录,本来大陆电视剧行业盛产烂剧,该剧可以说成是一股清流。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山海情》本质是一部马屁剧,拍马屁的精髓是暗着拍才香,《山海情》可谓达到了拍马屁的巅峰。
电视剧《山海情》主要讲述的就是闽宁扶贫的事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共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省的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该剧开播后,被中年、青年、老年观众追捧,全民刷屏。大陆媒体评论,“闽宁模式”是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中的一颗明珠,启发了一代代扶贫人,在2020年这个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关口,散发出耀眼光芒,剧中的闽宁模式”更是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
闽宁村的对口扶贫被夸上了天,那么闽宁村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位领导与闽宁村结下不解之缘,闽宁村的对口扶贫现实中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说到闽宁村不得不提西海固,首先剧中所说的地名都是真实存在的,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等地区的统称,西海固不是一个标准的行政区划算是一种既定俗称。该地区于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西海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山高坡陡,雨水稀少,十年九旱。直到七十年代,仍有70%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人畜喝的是苦咸水,其实西海固地质特点属于是典型的盐碱地,既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另外西海固属于内陆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缺水成了该地区的致命伤。中共建政后一直宣称“人定胜天”,共产党带领西海固的百姓与大自然搏斗了数十载,最后人还是没能干过老天,不得不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搬迁工作,也就是剧中所讲的吊庄,可以说如果中共早点实施搬迁计划,能让西海固居民少受很多苦。
不过吊庄行动在宁夏并不成功,这才有了后来的对口帮扶。习近平在宁夏的扶贫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剧中的闽宁村其实是习近平亲自命名,当时习近平是福建省的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对于扶贫工作有着极高兴趣,他认为共产党可以用体制优势攻克贫困问题,闽宁村项目是习近平扶贫的一次大试水。
习近平原本想将闽宁村也就是后来的闽宁镇打造成为宁夏版的南街村,但事与愿违,除了闽宁镇的贫困有所改善,其他移民区域不仅未能根除贫困,还因为恶政延伸了许多社会问题。南街村的现实是由“首富“的天下第一村变成了“负”村,闽宁镇与周边的行政区相比是鹤立鸡群,但是闽宁这只鹤并没有给西海固引来凤凰,贫困依旧困扰这个西海固,即便2020年底中共宣称全国范围内彻底消除了贫困。
政府强力的介入令民间资本涌入西海固,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如果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资本带来的犯罪与堕落是必然的,这是中共扶贫大政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西海固成为中国传销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诈骗者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对口支援宁夏的福建,固原市打击传销的工作组警察是宁夏与福建两地往返办案。电视剧中蘑菇滞销问题与传销的猖獗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一度固原市广场上遍布传销人员,他们在公共场合互相交流经验学习行骗技巧。
当初,西海固为了吸引资本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将土地给投资者使用,当然也包括闽宁镇,投资者花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开发宁夏,其中不乏成功者。于是乎中共重庆打黑的经验也发生在宁夏,政府官员眼见土地价格水涨船高,利益的驱使下凭空将企业家变成打黑除恶的对象,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的企业家比比皆是,曾经的宁夏好人转眼间就能变成黑势力头目,企业家被敲骨吸髓后还要遭受污名化,背后作恶的都是腐败的中共官僚。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底层民众饱受贫困之苦的根源是中共,解决贫困是中共应该也是必须做的。中共作为专制党派享有无限的权力,同等也应该承担更广泛的义务,如今扶贫工作成了中共乃至习近平本人至高的功绩,是在打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脸。再者,摸良心问问中国真的脱贫了吗?中共高度赞扬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后往往都是一笔糊涂帐,倒霉的始终都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