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扩张放缓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图片来源:Elnur/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1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在武汉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中国央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去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近20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是,信用扩张放缓对经济及金融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银行业不良贷款不断增多。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去年6月提出,“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1月12日,中国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社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分项数据中,居民户贷款同比少增824亿,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493亿和432亿,一方面反映出武汉肺炎疫情蔓延,民众消费意愿减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房地产调控收紧拖累民众购房意愿,后续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或将承压。
信贷社融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维持高位相呼应,M2增速较高,通常表明市场流动性充裕。截至2020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0.1%,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M2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信贷社融的结构看,去年银行信贷、政府债券是支撑社融高增长的主力。
但考虑到开年后疫情蔓延,信用风险阴云亦未远去。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因素将继续拖累中低端服务业表现,延后货币政策退出节奏。
社融存量增速的连续下滑也印证了拐点的到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金融数据延续了前一个月的下行势头,显示“宽信用”进入退潮期。
宽松的货币政策给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压力骤增,零售板块资产承压尤其明显。
中国银保监会已经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六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可以向包括银河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五家全国性AMC(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及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其中,参与试点的个人贷款范围以已经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为主。
但是因个贷单笔金额小、数量巨大且分散,AMC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接并化解仍存疑。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最新的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不良贷款达2.84万亿,不良贷款率为1.69%,此数据与中国在2009年第一季度2.04%的不良贷款率非常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机构和学界一直认为上述数据含有水分。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于去年8月表示,预计2020年中国银行业将处置3.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而且2021年将面临更大数额。
2020年12月17日,为应对武汉肺炎疫情下企业贷款违约激增而引发的银行坏账攀升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批准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这是中国近20年来首次新增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
199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处置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商行的不良贷款。
根据国际金融业标准和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中国的银行将急需注入大笔资金作为不良贷款准备金以防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筹资困难会让武汉肺炎疫情期间本就利润锐减的银行业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撰文认为,通过消除高盈利背后的不合理成分,银行可以向实体经济部门让利近万亿,同时能够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金融行业的效率也会改善。
大量依赖银行贷款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方式形成了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双赢游戏”,地方政府获得了大量资金,商业银行获得了高额利润。但是,所谓“双赢游戏”潜藏了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