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扫”看人生(组图)
“打扫”教会我的事。(以下图片来源:Adobestock)
这几年累积下来的扫除经验,加上要准备教授打扫课程的教案,让我进一步思考与研究自己对于“打扫”这件事的心态转变。
一、不分心在物品,专注打扫的意志力
我发现扫别人家时,比扫自己家容易专心,后来细细找出原因,发现这其中的差异。
打扫别人家时,面对的不是自己的物品,较不会产生情感上的连结,大多时候会专心的把焦点放在要擦的桌面上,而不会注意到桌面上有哪些东西。原来情感上与物品保持距离,是打扫时不会分心的关键。
二、养成不需思考的短时高效打扫法
到别人家打扫时,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高的清洁效率,工作步骤就必需细分到每一个步骤都简单到不需要多想。
客户每次在我打扫前,已经决定好当次的工作内容,我就只需要想着如何实践客户的意愿,专注在当下,没有自己的偏好。
同理,自己在家把收纳跟清洁分别找时间做,清洁前已经预想好当次的打扫内容,动手清理时,就也会专心在“打扫”这件事上。如果悠哉地研究新的工具,注意力就会放在使用的感受,打扫工作会变得拖拉。
养成不需思考的短时高效打扫法。
三、定期定时打扫,就会越来越干净
如果我每周固定前往打扫某些客户家,这些家通常都会逐渐地变得更加干净,再加上客户的信任,工作内容也会扩展到整理收纳。此时改成隔周打扫一次,就足以“维持现状”。所以定期定时的打扫,环境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维持现状其实是个动态的平衡。“维持”这个持续性动作,也不全然是连续不断的。
以我自己打扫自家为例,如果是日常“维持现状”的清洁程度,会分几次轮流打扫不同区域,每次大约1到2小时即可完成。
如果是想彻底地打扫,家俱要移开、椅脚底要擦的这种扫法,其实也是客户教会我的。我自己家的电脑椅从来没有放倒来擦轮子,但是偶尔会把湿布铺在地上,把每个轮椅脚来回滚过抹布几次,或是跪趴在地上将椅面下的部分擦拭一遍,对我来说这就够彻底了。
四、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很多家俱周围布满灰尘,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我家的家俱我都可以自行搬动至一步的距离,这是当初购买时就考虑过的,重量都不超过20公斤,而且都不加装玻璃柜门。如果需要搬动超过一步距离时,再请外子协助。
很多家俱周围布满灰尘,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
打扫时要搬起家俱,将原本家俱底下的地板擦拭干净,以及平常擦不到的家俱背面与侧面,或许还有顶面与里面。打扫完再把家俱搬回定位后,空无一物干干净净的家俱,往往会促使我舍得出清一些东西,然后才把留下来的物品放回家俱上。
如果很介意木头地板可能被刮伤,最好还是两人一起搬起家俱移动。附轮的文件柜、收纳箱、收纳推车等等,都是最方便移动的。但是若是把原有柜子加装轮子时,要考虑柜子放满时的重量还推得动吗?甚至也可能因为重量集中在四轮而压坏地板或压坏轮子。
五、干净与否自己说了算,不要和别人家做比较
从打扫客户家领悟到的,还有不要比较的平常心。
有些人会好奇别人家的日常情形而询问我细节,我很难回答这类问题,除了觉得有违专业道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是依照客户的视角进行打扫,客户如果觉得不用清理,我就也不会去执行。对于我而言,客户的需求会摆在第一优先,打扫原则才是其次。
即使是我遇过最干净的家,主人也不会认为自己家是最干净的。每个人都不会是最干净的那个,也不会是最脏乱的,因为每个人打扫的重点都不会完全一样。
本文整理、节录自家事服务师/林可凡《日日小扫除,舒压整理术》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