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欢迎各国搭中国“便车” 车往何处?

【看中国2020年12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2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官媒发表文章,表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然而,逆全球化进程开始,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岔路口,路向何方不明朗。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习近平在文章中称,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习近平表示,中国在中共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习近平盛赞经济全球化,是因为中国经济确实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自从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大量中低端产业外包到中国,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得中国迅速发展了起来,并且依靠外贸获得高额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也快速增长。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从全球贸易额占GDP之比的角度来看,2008年是经济全球化的顶峰。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川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逆全球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尤其是在今年武汉肺炎疫情爆发后,有关逆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是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关键变量。

甚至可以说,目前逆全球化的核心则是去中国化,中国经济未来将难以逃脱负面冲击。在武汉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带动下,外资不断退出中国市场,如果规模和速度持续加大,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全球供应链将分为两大阵营:制造业低成本国家与高科技国家分别组成的联盟,并将采取措施在全球供应链中去中国化。

并且,中国经济也并非习近平文章中描述的那样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国进民退”的现象引发各界关注,国有企业挤占民营企业各类资源。但是,民营企业始终为中国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创造了50%以上财政收入;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0%以上。

而中国经济“向左转”也引起颇多质疑,中共前深圳市委书记、82岁的厉有为10月在香港《文汇报》撰文《路在何方》认为,在中美对抗下,有人指美国等待中国在外部压力下犯错、自己垮台,但在强大外部压力下,“最容易犯的是左的错误”。

文章认为,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两条路径,一是按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民营和国有优势互补;另一是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给国有企业下指标,把优秀的民营企业吃掉”。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由民企转变为国企的例子多达11起,其中包含10家地方国有企业及1家央企成控股股东。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仍在快速扩大,2019年共计有43家上市民营企业的控制权被国资收购。今年以来截至11月15日,共有266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其中,有22家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变为国有企业,相应其企业性质也由民营企业变为地方国有企业。

厉有为的文章暗批中共政府现在重蹈毛泽东以来“宁左勿右”、以国有经济主导的路线。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此前,北京当局9月发布四十二年来首份加强对民营企业“统战”的文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利益调整”。

厉有为的文章认为,中国能否以法律确保私人和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关键时刻最重要的是稳定民心、尤其是企业家民心,使他们觉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得到政府法律的确实保障,才能安心投资发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