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内幕(上)粟裕谦让元帅军衔?(组图)
1955年,中共授予林彪元帅军衔(左)、粟裕大将军衔。
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大陆期间,授予一批高级将领上将以上军衔,没有听说过有人出来争军衔闹事。而中共在1955年授元帅、大将军衔时,却有不少人嫌军衔评得过低,有些人甚至哭闹骂人,争要军衔。流传甚广的所谓“粟裕让帅”,很可能是子虚乌有。
国民党授军衔 无人争闹上将
1935年~1949年,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大陆期间,历经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抗日和剿共战争,授予一批将领中将以上军衔:
授予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特级上将;
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程潜、白崇禧、陈诚(共12人)一级上将;
授予陈调元、朱绍良、顾祝同、徐永昌、张发奎、薛岳、余汉谋、孙连仲、商震、刘峙、傅作义、蒋鼎文、卫立煌、熊式辉、陈仪、张治中、刘咏尧、邓锡侯、关麟征等34人二级上将;
授予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王陵基、俞飞鹏、萨镇冰等55人上将;
授予黄绍竑、黄旭初、李品仙、杨森、汤恩伯、廖磊、夏威、黄琪翔、罗卓英、鹿钟麟、胡宗南、李汉魂、刘士毅、马步芳、林蔚等大约48人中将加上将衔;
授予周至柔、桂永清、徐祖贻、萧毅肃、黄杰、杜聿明、王耀武、范汉杰、郑洞国、黄维、胡琏、孙立人、张淦、徐启明、黄百韬、邱清泉、李良荣、李本一、李弥、刘玉章、刘安祺、刘嘉树、方天、方先觉、马崇六、马继援、鲁道源、郑介民、黄光锐、杨宣诚、杨干才、莫德宏、苏祖馨、俞济时、汤垚、张雪中、邓文仪、何绍周、俞大维、罗列、罗奇、罗广文、陈大庆、陈明仁、宋希濂、孙元良、张耀明、石觉等一批将领中将。
“加上将衔”的将官可称“上将”,佩戴二级上将的军衔标志(三颗星),领取二级上将的薪俸,并具有优先晋升二级上将的资格。
由上述名单可见,1949年前在大陆能够获得国军中将军衔已属不易,这个级别不少人是空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剿总副总司令、剿总参谋长、兵团司令或王牌军的军长。
中共仿照苏联颁授军衔
中共仿照苏联军衔制,设立元帅军衔,不过毛泽东没有像斯大林那样接受大元帅军衔。国民党则仿照德国军衔制,不设元帅,因此蒋介石的特级上将实际上相当于大元帅军衔,而国军在大陆期间的一级上将则相当于元帅军衔。
国民党在大陆期间颁授军衔,至今也没有听说有谁争上将军衔闹事。而中共在1955年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时,却十分热闹。关于授衔的内幕传闻,至今在网络上沸沸扬扬。
中共授军衔 平衡山头翻查历史旧账
1955年,中共十元帅、十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名单出炉。
十元帅名单: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
十大将名单: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共的元帅、大将、上将名单,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看政治立场,翻查历史旧账,平衡各派系各山头的结果。邓小平认为“山头平衡”是重要因素:“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共军并非共产党宣传的铁板一块,其内部的各“山头”是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看政治立场,翻查各历史时期的表现,其实就是看是否紧跟毛泽东,这也是评选军衔的重要因素。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相争时,保持了沉默,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因此萧克落选大将,但凭资历位居上将名单榜首。
按当时中共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中共授衔最先确定是元帅名单。授衔前,新的中共中央军委产生,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2人组成,元帅大将军衔是由中央军委决定的。按照中央军委座谈会的意见,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即毛泽东)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元帅本应是11人,到正式授衔前半个月,11个元帅变成了10个元帅,没有了邓小平。陈毅一度未列入元帅名单,但最终因周恩来的坚持,陈毅又名列元帅第6位。虽然元帅名单排名时费了点劲,总还不至于抓破脸皮,可等到授大将时,就“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多了。
贺龙不服林彪
既然是授军衔就有争的和让的,谦虚礼让的本来就是凤毛鳞角,至于说到争衔的人那可就多了。就连元帅贺龙对自己排在林彪之下还不大服气呢。在元帅名单决定后,这些元帅们的部下自然是要找上门来争一争了,争的肯定比让的多。实际上就连当时正在青岛疗养,从不过问这方面是非的林彪,也在别人请讬下出了手。可见共军争衔之激烈了。
从目前曝光的情况来看,官方宣传中,似乎青一色都是谦虚礼让的典型,比如孙毅、徐立清是主动写过信让过上将的,许光达也是向毛泽东固辞过大将的。
粟裕真的谦让元帅?
但是,有些宣传就不甚可靠,比如曾广泛流传的粟裕高风亮节,谦让元帅军衔的故事,就是出自粟裕一位秘书和李银桥的说法,再加上近年湖南株洲中学语文教师张雄文写文章,神化粟裕。这些粟粉们脸皮很厚,把被国军多次打败的粟裕神化吹捧为“歼灭战大师”、“近代中国最杰出军事家”。
其实,最初的元帅11人名单里有邓小平,但并没有粟裕,因为授元帅衔的条件必须是时任军委成员,而粟裕当时并非军委委员,流传甚广的所谓“粟裕让帅”,很可能是子虚乌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