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造假、以次充好 汽配行业乱象触目惊心(图)


中国汽配市场假冒伪劣配件盛行,存在诸多惊人乱象。(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11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丁晓雨综合报导)中国4S店的乱象由来已久。但汽车后市场亦是“假”风猖獗。有报导指,多年来,由于缺乏认定标准等原因,中国汽配市场假冒伪劣配件盛行,而且配件价格不统一,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市场现状。

据《新京报》11月29日报导,该报在多方采访中,发现汽车后市场也与4S店一样,存在诸多惊人乱象:将机油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修改轮胎日期、零配件翻新回收等。

10月份,《新京报》曾报导过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存在维修人员在车辆定损前砸坏零配件、将车主购买的清洗剂倒掉、推销超量油液再被截流回收等问题。

而冗长的市场流通环节,使得零配件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经过多重流转后价格已然翻了几倍,且整体流通效率低下。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配件编码和认证体系,配件信息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流通环节中部分参与方,为了获取高额暴利,售卖大量以次充好、贴牌等假冒伪劣产品。

汽配店老板表示,很多靠售卖假机油,一个月就能赚3000元~4000元人民币。

还有的4S店会截留车主的变速箱油,从62元一瓶的刹车油到120元一桶的防冻液,技师都会整瓶整瓶地截留下来,4S店再统一回收。

报导指,据汽车机油行业分析报告,由于机油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短期难以达成平衡,催生了诸多行业问题。 包括行业产品制造与服务过程中的技术短板问题、行业相关制度缺乏规范与标准问题、管理混乱各自为政的问题、如何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问题等。

报导说,以次充好的不仅仅是机油,还有汽车贴膜。

有销售太阳膜的批发商透露,不少店主都是通过销售假冒的品牌太阳膜来牟取暴利,用几块钱一米、没有任何防护功能的太阳膜,来冒充几百元一米的大品牌太阳膜,让消费者花冤枉钱买一张塑料纸。

除了在机油、贴膜上“动手脚”,故意砸坏汽车零件也是部分汽修店的惯用手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汽配以次充好集中的街区,你甚至能直接在那条街上‘凑’一辆汽车出来”。很多维修点会从报废的汽车上获取零配件,再重新装到车主的车上,以次充好赚取利润。

行业内人士称,还有一种做法叫做“种豆”。消费者来店里只做保养,带来的收益太低,汽配店就会给消费者的车“种豆”,等将来车出了问题就能“收获”。

比如有的汽配店会将汽车的插头拔松,车主开走后发现车辆时好时坏,回汽配店检查,汽配店就称是车辆传感器出了问题,需要维保,按照传感器进行高价收费,实际上只是将插头进行更换,维保成本很低。

 “还有很多车主一去检查,店里就说减震器漏油了,实际上店里可以趁着车主不在,在减震器上挤一点机油”,行业内人士表示,减震器需要2根、4根同时换,更换时还可以用旧的减震器替换,给旧的减震器喷漆,消费者也看不出来,新减震器就被换成了旧减震器,自己还要出许多钱。

有不少汽配店会修改轮胎日期,“因为轮胎是一次性商品,消费者也担心放太久了质量下降”。

此外,市场上还有不少次品轮胎被厂家淘汰,汽配店进货后“动些手脚”继续将轮胎售卖,也可以赚取利润。每家汽配店每个月能出售2000个自己贴牌的“杂牌”轮胎,利润就能达到几十万元。

同样,在发动机上也一样可以做手脚。发动机带有二维码或发动机号,汽配店可以把原二维码盖住,或做一个新的二维码覆盖上去。

更有甚者,汽配店可以强行为车主进行修车。

据《新京报》今年11月11日援引湖南经视的报导,消费者陈先生的车在高速路发生事故后,在没有联系的情况下,当地星宜奔驰4S店却主动前来“施救”。在车辆未定损情况下,陈先生表示给5000元感谢费后将车拖回长沙维修,却遭店方阻拦,要求陈先生出5万元才能放车。车主拒绝后并报警,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车便被拆成空壳,双方协商未果之后,陈先生收到了4S店近20万的维修清单。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