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设祭坛悼念去年11月在反送中警民冲突期间堕楼离世的周梓乐。(图片来源:李天正/看中国)
【看中国2020年11月27日讯】香港科技大学学生、22岁的周梓乐去年11月4日在将军澳警民冲突中堕楼,留医5天后不治。死因庭11月26日传召当天为他急救的市民作供。其中一位年仅17岁的前线义务急救员,判断梓乐疑盆骨及肋骨骨折、气胸、颅内压急升等伤势,透露有关知识来自去年反送中期间跟随医生护士处理伤者的实际经验。死因庭裁判官听罢,称赞他的急救经验与真正医生无别,表示“我替梓乐爸爸同妈妈多谢你,你当时照顾得梓乐好好。”周父离开法庭时轻拍他的肩膀,脸上流露久违的笑容。
《立场新闻》、《苹果日报》报导,17岁的义务急救员曾朗轩26日在死因庭作供。他表示小学时担当幼童军接受急救训练,后来获圣约翰救伤队急救证书,去年于公众活动都有做急救工作。
曾朗轩表示,案发前他原先到警民对峙的尚十路口戒备。凌晨,有求援的街坊带他到尚德邨停车场2楼、周梓乐堕楼倒地的位置,当时已有消防员救治。他当时看到地上有大量血迹,问消防员血来自哪里,消防员答是从口中吐出,但不知梓乐如何跌伤。也有街坊称,梓乐“好像是避催泪弹”而受伤。
判断盘骨肋骨骨折、气胸及内出血
曾朗轩检查周梓乐的伤势,发现他已失禁,遂触摸骨骼检查,发现盆骨骨折,右肋骨都疑有骨折,头部或受过严重撞击。他知道肋骨骨折或会导致气胸,便记下待救护员到场再汇报。当时,消防用仪器夹梓乐手指读取维生指数,他由自己急救包取出仪器,夹脚趾测量梓乐脉搏及血氧量。
曾朗轩忆述,当时有持枪防暴警员尝试靠近,但无越过矮墙,有街坊开口叫他们离开。他及市民连番询问消防究竟救护员是否到场,约凌晨1时25分消防员指救护员受阻,无法进入现场。曾指,梓乐脉搏曾跌至每分钟40至60下,较慢;血氧跌至90,稍低于正常。触摸梓乐腹部时感受到反弹,很大机会是腹腔严重内出血,而内出血正是脉搏减慢原因之一。
梓乐最终在约1时35分送上救护车,曾朗轩较熟悉梓乐伤势,故跟车前往伊利沙伯医院。他表示,伊院是全港五间有创伤中心的医院中,最接近现场的一间。他说,梓乐在车上情况恶化,心跳骤降,抵院时情况危急,须要求急症室复苏治疗室留位。医生指,梓乐出现气胸(俗称爆肺),肋骨骨折及颅内压急升。他在医院留至凌晨5时便离开。
社运中实际经验学习检查骨折
死因裁判官高伟雄询问曾,判断骨折情况是从圣约翰救伤队学到的急救知识,还是从公众活动学到?曾回答,在圣约翰学的是理论,但“实际摸到(骨折)是透过公众活动,因为曾经同医生及护士一同处理过,所以有经验”。他在庭外透露去年7月左右开始上前线义务急救。
死因裁判官随即表示,“你的急救经验基本上同医生、A&E(急症室)医生没有分别”,指他“将来可以考虑做医生”。曾回答说,当时即使有医生在场,情况亦不见得会有大改善,因为尽管当场能替梓乐气胸降压。他的颅内压急升亦难以处理,一定要到医院才行。裁判官问,“所以你才如此紧张救护车是否已到?”曾回答是。
裁判官:替梓乐父母多谢你照顾得好好
死因裁判官最后表示:“朗轩,我替梓乐爸爸同妈妈多谢你,你当时照顾得梓乐好好。”聆讯结束后,周梓乐父亲与曾朗轩一起走出法庭,周父轻拍曾朗轩肩膀,似是表达感谢和鼓励。一直眉头深锁的周父,也难得一见向朗轩流露笑容。
曾朗轩年仅17岁,是今届中学文凭试的考生。他在法院外再帮忙呼吁知情市民向死因庭提供资讯。他透露,今天是他事发后首次看到梓乐父母,希望向他们表达慰藉,“互相扶持”。他自己在事发后,因为个人阴影恐惧和一些不愿面对的感受和情绪,令他不想再踏足现场,也不想回想当晚的事,一想起就会不开心及失眠,因此一直没有联络梓乐的父母。
早前,他看到周父在法庭外向传媒说的话,希望寻回真相,尽管只是尽量贴近真相。他坦言,死因庭聆讯只能裁定死因是否存疑,不能找出梓乐堕楼的原因,令他感到不知所措和无力,“面对整个社会,面对一些不公义的事,一些找不到真相的事,自己好像没有能力作出改变。”
大量网民在曾朗轩出庭作供的新闻下留言,向他表达感谢和祝福,“看完真的眼泪不自觉流,多谢曾朗轩”,“17岁就有这程度医护知识,是非常难得的。希望你将来能加入医护界!”“感谢你,你有一颗良善的心”“17岁就有这程度医护知识,是非常难得的。希望你将来能加入医护界!”“多谢朗轩和过去所有义务出来帮忙的急救员!因为有你们,在魔鬼手中拯救了好多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