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对方,才能看见自己。(以下图片来源皆为Adobestock)
同理对方,从而看见自己
说到同理,总会有一些陈腔滥调。例如同理是在对方发言时,不打断对方,不妄下评语,只要从头到尾点头同意对方的话,就是好的同理者。
不是的,这种想法完全错误。那不是同理,而是情绪劳动。用那种方式听对方说话,最后累的只是自己,甚至可能忍到最后失去耐心,因为极度烦躁、厌倦而不想再见到对方(不管有没有直接向对方发怒)。而单方面倾倒情绪的人,回到家也会觉得心里难受,“今天是不是花太多时间在讲我的事啊?”、“我是不是说太多自己的事了?”于是,这件事在两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不愉快的经验。
“要是我多同理对方一些,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好吗?”、“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设身处地同理他的处境和痛苦,所以他才对我那样的?”、“先忍一忍再说吧!”即使你抱持这种想法咬牙隐忍,忍耐还是有一定的限度。人类不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承受强烈的情绪劳动而不感到劳累。在你试图成为撼动树的蚍蜉之前,只怕已先变成被撼动的那棵树。
上班族A君有一位二十多年的知己,非常避讳说自己的事情。这位朋友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和兄弟姊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些事A都知道。A虽然认为朋友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圆秃问题,是因为朋友从不轻易吐露心声,默默一人承受所造成,但是A并未道破。当朋友感到难过,想藉酒浇愁时,尽管A平时并不喝酒,仍义不容辞地挪出时间陪着喝;A周末也会约朋友一起看电影,制造聊天的机会。但即使A用尽一切办法,朋友还是不轻易坦露心声,这令A感到不是滋味,却仍选择忍耐。
某天,A趁着喝酒时问起朋友的心声,朋友竟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喝完酒就没事了,何必追问个不停。A本想帮助朋友,忽然被浇了一桶冷水,气得当场离开回家。A对于什么委屈都往肚里吞的朋友感到心寒,觉得朋友畏畏缩缩,也对于朋友把自己的真心诚意践踏在地感到失望。过去为帮助朋友所投入的时间,似乎都化为泡影。
人类不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承受强烈的情绪劳动而不感到劳累。
听完A的陈述,我把心中的想法告诉A:“你对朋友付出的真心诚意,真的很特别。”不料A忽然哽咽地说:“我担心朋友再那样下去,搞不好真的会死。”、“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常会要朋友振作一点。”
我一句不起眼的话,竟让A忽然哽咽,向我坦白自己心里的想法。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撼动人心的秘诀,而是因为我专心倾听A的故事,并且告诉他我对他的存在本身的想法。换言之,由于我的存在本身(我的感受)与他的存在本身产生连系,自然能打动他的内心,而他也自然而然敞开了心房。如果说我有什么秘诀,这就是我的秘诀。
A继续掏心掏肺地说。他这一生过得相当忧郁,甚至不知道轻松愉快是什么滋味。做为儿子和女婿,两边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他身上,令他几乎喘不过气,他也认为这是自己的宿命。就在几年前的某一天,他觉得自己再也忍耐不下去,选择不告而别,去了他一辈子从没去过的偏乡隐居。家中一时天翻地覆,甚至向警局申报失踪。两个月后,A重回家中,决定告别过去的生活。从此以后,他开始学会拒绝,认为那才是对自己和对别人最好的选择。A说要是没有那两个月的时间,自己说不定已经死了。
因此A看着所有痛苦往肚里吞,什么也不肯说的朋友,担心朋友正一步步走向死亡。因为朋友让他想起自己之前的生活,他不禁担心起朋友的生命安危。他告诉我,明知朋友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忍耐,却没有出手帮助他,这样的罪恶感将会深深笼罩着他。A一开始说着朋友的故事,却慢慢说到自己两个月来离家前后的变化。A的故事犹如连绵不绝的梅雨,逐渐汇聚成一条氾滥的溪水。
任何时候都要以自己为优先
他努力同理朋友的痛苦,在此过程中看见了自己。他与过去最真实的自己相见,对那个自己付出关怀、同理,甚至为此落泪。如此一来,他也释怀不少。之后他与朋友见面时,终于能放下急切的心,也不再动不动生气。他逐渐接受了朋友有自己节奏的事实,也知道朋友明白自己的真诚,相信当他做好心理准备时,总有一天会向自己袒露一切。曾经,A分不清自己是对朋友感到遗憾,还是对自己过往的生命感到遗憾,如今终于看清了两者的界线。
在同理对方的同时,我们也无意间得到了窥探自己过往伤口的机会。
“同理”是在同理对方的过程中,同时刺激个人深层情感的行为。换言之,在同理对方的同时,我们也无意间得到了窥探自己过往伤口的机会。所以在同理对方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内在的某处受到刺激,那么比起同理对方,首要任务应是回过头来面对自己的伤口,轻声探问自己。
任何时候都不忘自己,任何时候都以自己为优先,这才是同理最重要的成功秘诀。同理不是像急诊室值班医师那样义务为对方服务。任谁都没有义务同理他人。当同理成为义务,最后倒下的只会是自己。
比起同理对方,关心自己、同理自己更为困难。多数人在同理自己时遭遇困难,无法真正实践同理,进而在拯救他人时屡遭失败。他们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方身上,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不肯回过头来看自己一眼。如此长时间的情绪劳动之下,最后反倒让自己跌了一跤。
同理不是抽出自己的背脊去支撑某人,这种方式无法支持对方到最后,只会让彼此深陷泥淖。在同理对方时,不忽视或压抑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达到同理的效果。所谓同理他人,是先让自己变得更沉重、更混乱,进而彼此互相帮助,迈向更轻盈、更自由的生命过程。
在同理他人时,尽管会因此看见自己的创伤而备受煎熬,但是这同时也是与自己产生共鸣、治疗自己的机会。这是同理者所能获得的特别礼物。
本文整理、节录自郑惠信《好好回话,开启好关系:用三句话暖进人心,做个支撑他人的成熟大人》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責任编辑: 聆风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