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清廉 身后粗米二十石(图)
一个人的福气,从清廉节俭而来。(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南朝任昉在担任新安太守时,在府衙穿戴不太讲究,出门也是随心所欲的拖拉着枴杖,步行在城镇、乡间。有人向他告状,他在路上就给予决断。他处理政事,清廉简便,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合情合理,心情舒畅。
后来,任昉死在新安太守的任上,当时他的全部遗产,只有粗米二十石,根本不够安葬的费用。他临终时留下话说:不准带新安的任何东西回老家,只用杂木做棺材,用旧衣服做葬衣。
整个新安境内的人,都为任昉去世而痛惜,人们自觉联合起来,在新安城南,为任昉立了一个祠堂,年年祭祀。
梁武帝听到任昉去世的消息时,正在西苑吃西瓜,便把西瓜放进盘里;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而放声痛哭起来。
(据冯梦龙《智囊》)
【附录】
任昉(460—508年)南朝梁臣、学者,字彦升,乐安博昌(山东寿光)人。先仕宋、齐。入梁后,官至御史中丞、秘书篮:梁代齐,禅让文诰,多出其手。为萧子良西邸旧友。善属文。他与沈约诗,并称为“任笔沈诗”。嗜藏书。明人辑有《任彦升集》。《南史•任昉传》称其节操高尚,为政清省,乐人之乐,忧人之忧,……行可以厉风俗,义可以厚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