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厂6元卖数百:眼镜片业真这么黑?(图)
消费者不会买到低廉的镜片和眼镜,为什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10月16日讯】中国6亿近视眼,这是庞大市场,但也从不缺乏争议,比如镜片暴利。
根据“镜片华为”明月镜片招股书显示,镜片的平均成本仅为6.23元,一副眼镜成本60元。然而,成本如此低廉的镜片和眼镜,消费者绝不会买到,大部分镜片动辄上百上千,一副眼镜更是数千。
算上去,这钱比房地产还好赚!人们不禁要问,这钱被谁赚走了?
虽然成本低,卖得贵,但这中间的钱,还真不一定全被厂家赚到。运营一家眼镜店,最大的费用就在于人工和房租,这两者合计占比达到90%。同样或类似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可能就要比一般的地级市和小县城要贵。租金差距,决定了终端卖眼镜的价格。看上去利润比房地产高,但实际上这钱还是被房地产赚走了——通过租金的形式。
另一块成本来自验光师等隐性成本。在国外,验光是收费项目,但在国内却几乎都是免费。消费者购买一副眼镜,验光器材的费用、验光师的工资成本只能转嫁在镜片之上,因此镜片的利润,不能仅用售卖价格减去进价计算,眼镜行业也绝非靠赚取差价存活。
配眼镜和下馆子的道理很像。明月镜片副总裁曾哲表示,“单买一条鱼可能只要20元,在餐厅里吃为什么要200元?消费者往往会忽略你提供的这个环境、专业服务、口味。”
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暴利,不能光看成本售价之间差价,也就是毛利率,也要看这家公司的净利率。A股唯一一家眼镜上市公司博士眼镜也是如此,2019年毛利率高达71.17%,这意味着眼镜成本仅为售价的3成不到。但算上门店租金和人工后,企业的净利率却仅有9.5%。
毛利率同样也无法衡量镜片企业在科研等投入的成本,以明月镜片为例,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其研发投入每年都超过了1.5亿。为了能学习更先进的技术、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明月镜片和日本三井(日本四大财团之一,拥有包括松下、索尼、丰田在内数百家公司)、韩国KOC建立全球领先的镜片原料研发生产中心,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实现原料自给的镜片企业。
明月曾联手日本三井成功推出了包含KR树脂、PMC超亮、1.71、超韧在内的多款行业领先的树脂镜片材料。其中1.71镜片的成功研发,打破高折射率伴随高色散魔咒,让镜片更薄的同时,视物更清晰。
明月创始人谢公晚说,“我们说眼镜行业很小,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把它做小了。同质化越激烈,行业发展空间越小。眼镜行业难做,是因为我们之前赚钱太轻松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