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海洋行动浩劫 军演烽火下的生态未爆弹(图)

 2020-10-09 12:0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军事声纳在搜寻潜艇之际,同时也干扰了海洋动物的生理行为
军事声纳在搜寻潜艇之际,同时也干扰了海洋动物的生理行为。(图片来源:美国国会调查报告)

【看中国2020年10月9日讯】中国的海洋行动频频出拳,从快马加鞭的南海军事化,竞武式的南海、东海和黄渤海实战演练,到近期军舰、军机挑衅绕行台海,西太平洋被推上兵家角力的火线,一波波的战略行动下,海洋生态成了无声的牺牲者。

清晨,停靠在港湾的军舰准备启航,水面猛然传来震耳的躁动。“海军的声纳功率非常强。”台湾前海军舰长、军事观察家黄征辉提起亲身经验,“像诺克斯级军舰,每天早上有半小时暖机,你低着头听,啫噜作响好像沸腾声一样,强大的声波溢出,如果鲸鱼刚好近距离经过,可能被震得昏头晕脑。”

军事声纳无形杀手

军事声纳,被指控为海洋生物的潜在杀手。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资讯中心执行长、海洋大学荣誉讲座教授邵广昭说,根据是否发射声波,声纳可分为主动声被动声纳两类,主动声纳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的“噪音”,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认为,商船的测深仪、渔船的渔探仪、军事声纳产生的噪音轻则影响海洋生物的长期行为,重则导致其听力丧失甚至死亡。

近年各国海军广泛使用主动声纳,中华鲸豚协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兽医学系副教授杨玮诚指出,“为了搜寻更安静的新式潜艇,目前主动声纳的频率比之前来得更低,低频声音所造成的危害更远,因为在海里不易消散,同时也接近鲸鱼的频率。”

邵广昭表示,目前有些生理或行为的研究报告,证实声纳或噪音对海洋生物个体的威胁,甚至影响区域内的族群分布,不过,声音或震动的强度会随距离递减,再加上海底地形、水深等环境因素,因此很难界定实际的影响范围,尤其大部分的军事演习不会透露实际操演内容和规模,所以目前仅能提出怀疑,却无法进行监测和实验会有什么影响。

喙鲸离奇死亡事件

今年8月,英国、爱尔兰、丹麦、荷兰海岸接连传出29起稀有的喙鲸搁浅事件,外表无受伤或感染,研究人员解剖后发现,喙鲸的静脉充满气泡、大脑出血、脊椎和中枢神经都有损伤,专家抽丝剥茧推敲原因,把罪魁祸首指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声纳军事演习。

“这些喙鲸出现的生理状况就是俗称‘潜水夫病’的减压症。”杨玮诚说明,“海军声纳的音量非常大,但是时间非常短,鲸鱼在无预警情况下受到惊吓,可能以异于平常的速度冲出海面,因此出现潜水夫病。”

事实上,军事声纳造成鲸豚搁浅的讨论已持续多年。杨玮诚说,2001年欧洲兽医团队发现鲸鱼出现类似症状,起初往微生物感染方向探究,却发现未受感染,而且外型良好、肚子有食物,并非生病而搁浅,这意味着可能是突然的意外,研究团队对照军事演习的日期和地点,发现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密切相关,这次欧洲海岸的搁浅事件也是采用同样的分析原则。

“军演只是众多可能性的其中一个。”邵广昭认为目前的样本空间数仍不足以作结论,“鲸豚搁浅的可能原因非常多,现在科学界都还没有定论。”

小虎鲸被谁逼到台海

年夏天,台湾西南海域也出现小虎鲸集体迷航搁浅,研究团队试图解开谜团。杨玮诚指出,现阶段正由遗传学、病理学和环境污染等各领域专家投入研究,因为这群小虎鲸的状况非常特别,身上有严重的细菌感染,而且属于台湾近岸才有的细菌,小虎鲸搁浅的近因可能是急性感染,不过,到底是什么远因迫使它们来到岸边?研究团队排除小虎鲸追逐食物而来,因为肚子里几乎没有东西,进一步怀疑是否和台海附近频繁的军事活动有关,小虎鲸为了躲避军事噪音,而跑到台湾近岸。

杨玮诚说,2005年台湾北部海域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出现20多起鲸鱼搁浅事件,当中不少是罕见的朗氏喙鲸,当时还找了发现鲸豚潜水夫病的欧洲专家来鉴定,调查确认是潜水夫病,15年来又陆续发现3至4次搁浅的个体有潜水夫病症状。

海洋中常见的人为噪音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船舶噪音、声纳噪音和水下工程噪音。“我们的研究发现,当水面下的打桩噪音超过140分贝(SEL),海豚血液中的免疫相关数值就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免疫力受到抑制。”杨玮诚以圈养海豚进行实验分析,探讨台湾离岸风电建设的打桩噪音对鲸豚的影响,由于台湾西海岸是濒危的白海豚栖地,“所以我们呼吁施工声音扩散到白海豚栖地范围时不得高于140分贝(SEL)。”

邵广昭指出,噪音基本上可以改变生物的行为,干扰海洋哺乳动物利用听觉进行沟通或是侦察危险、猎物的能力,比如导致幼仔和妈妈走失、影响雌雄交配时的沟通等;海洋动物暴露在高强度的声音之下,可能造成听觉伤害或丧失,也可能引起生物器官病变,曾有研究发现,水下爆破工程会瞬间产生高压,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影响附近海域的水产养殖业,不但造成鱼鳔破裂,肝、脾、肾等器官也容易受到损伤。
“水里的声音传播是空气的4倍,潜水时,我曾听过蹦蹦炸鱼声,可是海面上却没看到渔船,其实渔民在很远的地方炸。”邵广昭印象深刻说,“演习的实弹演练就是一种炸鱼,而且炮弹威力大,难免造成鱼类死伤。”

相较渔民非法炸鱼,军事演习的海上爆破威力更大,影响的范围更广。邵广昭表示,演习地点如果在珊瑚礁环境,会造成栖地的长期伤害,沙泥地的海域则比较没有这个问题,不过也要避开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或孵育场,但是目前台湾周边海域非常缺乏这些资料。

“军事演习常有射击、实弹科目,我们曾经在澎湖外海进行深水炸弹演练,炸完后一堆死鱼浮上来。”黄征辉目睹爆破声波的震撼,“我当时在舰桥(射击指挥和观测塔),它距离我们有几百码才爆炸,连在高处的舰桥都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震动,水下的震波肯定更强了,这是火药超级强大的炸鱼,爆裂物质也可能被鱼吃进去。”

弹药和炮弹的毒物污染,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议题。2018年《海洋科学前沿》期刊刊登 “二战废弃弹药在海洋中的长期影响” 研究报告,文中指出爆炸性化合物不易溶解且含有毒物质,对海洋生物的遗传和代谢造成影响。杨玮诚说,各国专家持续研究这类污染问题,甚至提到未爆弹长期在海洋释放化学物质,可能威胁海洋生态环境。

战力和生态的平衡法则

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海军战力和海洋生态的平衡,是大国无法回避的棘手难题。杨玮诚指出,欧盟国家已经开始对军事演习设限,不得在海豚和鲸鱼出没的敏感海域进行,有些国家则要求在实弹射击海域,以预警声音先驱离鲸豚,但也招来反对声浪,因为音量要够惊吓才有办法驱离,不过,军方认为这是一种妥协的做法,以比较小的伤害,预防更大的伤害。

“军事演习必须搭配严谨的环境保护措施。”黄征辉笃定说,“光是军舰航行都会造成海洋污染,军舰的舱底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油,隔一段时间就把水打出去,甚至污水也会排放至海里,因为对海军而言,大海就是最好的垃圾场,尤其以前环保观念薄弱,现在好多了,不过这种状况仍难避免。”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连靶船也不放过,严格规定船身要经过清洁,尽可能移除船上化学材料和废弃物,燃油储存槽也须清理干净,并且演习后至少要沉入1,828米的海底,距离陆地起码有50海哩。

黄征辉坦言虽不清楚中国海军的具体作法,但肯定的是,“相较之下,中国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抬到这么高。”军演烽火下,生态未爆弹一触即发,当中国火速加快海洋战略行动,环境生态意识怎能落后呢?

原标题:绿色情报员:军演烽火下的生态未爆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