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称全力以赴稳外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8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商务部8月28日召开稳外贸工作会议表示,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要全力以赴稳外贸。中共党刊《求是》杂志日前刊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坦承经济是对中共的重大考验。
中国商务部称,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贸易壁垒明显增多,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上升,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全力以赴稳外贸。
中国商务部称,下一步要重点全力支持企业抓订单、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和新增长点、稳定加工贸易、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积极扩大进口、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从中国商务部的表态可以看出,外需在急剧萎缩,意味着经济“逆全球化”和供应链“去中国化”不断对中国外贸产生影响。
自从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大量中低端产业外包到中国,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得中国迅速发展了起来,并且依靠外贸获得高额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也快速增长。现在,美中贸易战扩大到了金融、科技等方面,且全球经济低迷,逆全球化开始。中国经济也内外交困:外贸受阻、内需不振。
8月19日,中国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疫情全球爆发,服务贸易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格局和消费模式、消费习惯都将带来深远影响。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下降。现在疫情仍在蔓延,国际需求大幅萎缩,下半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据官方数据,上半年中国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19.5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46.1%,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3,440亿元。
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此前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外贸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受疫情影响,外贸行业企业非常困难,包括资金紧张、订单下降、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上升等。疫情爆发初期,由于运输不畅,外贸企业有订单但无法出货。之后企业复产,但疫情从中国扩散到全球,导致海外订单大量取消,这对中国外贸企业造成了很大困难。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全球供应链将分为两大阵营:制造业低成本国家与高科技国家分别组成的联盟,并将采取措施在全球供应链中“去中国化”。
中国经济的困境也引起中共决策层的关注。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强调,“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中共政治局7月30日召开年中会议强调,“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从会议通稿的表述来看,中共决策层认为疫情形势、国际经贸形势、国际关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是短期就能消弭的,必须做好长期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官媒的报道也出现不同的声音。
中国官媒《新京报》8月6日发文《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持久战”,意味着什么?》称,未来的双循环中,外循环会越缩越小,中国将可能主要通过内循环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报道称,可参考国际“外循环”的逻辑来配置中国的“内循环”:依区位因素区分中国为不同区域,比如中低端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等劳力、土地相对便宜的区域,高端产业则置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
不过文章称,内循环离不开消费。欧美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是靠促进消费得来的。“当我们谈到消费时,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的房价了。中国房子的市值,已经超过了美、欧、日所有房产的总值。”
文章表示,中国总理李克强曾提到,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约10亿人口月收入在2,000以下。“所以,如果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房价就得降下来。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有消费的需要,但需要并不是有效需求,即这些需求其实很难实现。”
官媒强调,“以当下国内的收入水平,除非中国房价下跌,否则内循环是无法提振消费、消化过剩产能的,这也是为何国家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的主因。因此,如今的中国楼市似乎已经到了非降不可,至少是不能再往上涨的时候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