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供应链重组 台湾公司把握时机
【看中国2020年8月26日讯】武汉肺炎疫情让各国意识到供应链过度仰赖单一国家的风险。寻求建立“全球在地化”供应链的台湾科技制造业此时成了美国等国家努力重组供应链的关键夥伴。
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8月25日在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主办的论坛中说:“许多台湾公司正试着与美国及其他印太区域理念相近经济体建立夥伴关系,以期一同打造未来世代的新供应链。在这方面,台湾公司可以成为世界其他地方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推手。”
他强调,美国力推的“供应链重组”会着重在三个领域:确保供应链的多元化,更接近包括美国在内的终端使用者; 确保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会因为政治目的绑架供应链; 期望与台湾、日本欧盟等理念相近夥伴发展共享价值的新供应链。
美中贸易战至武汉肺炎疫情期间,台商陆续将伺服器、网路通讯产品、自行车等供应链从中国的生产基地移回台湾,也不乏有台湾的科技大厂开始在东南亚国家、北美、欧洲等地布局新供应链。台湾总统蔡英文就曾在会見台北市美国商会代表時表示,希望台湾是“美国面临供应链重整(时),在亚洲可信赖的最佳盟友。”
近期,原以中国为主要生产基地的台湾鸿海、和硕、纬创等苹果公司(Apple)供应商接连在印度投资新的生产线。iPhone制造商、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鸿海科技集团的投资长杜墨玺就在25日的论坛上说:“鸿海过去在中国大陆做高度垂直整合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一些比较因应环境的思考方式,就是我们更重视区域分工。”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8月12日的法人说明会中曾坦言:“G2的这个发展已经是一个必然,如何提供两套供应链来服务(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的市场,这个是我们一直在规划的事情。”他说,从鸿海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工厂,到在墨西哥、巴西与东南亚的投资,都是为了“G2”未来的发展。
他表示,目前鸿海在中国以外的产能比重已经高达30%。
“台湾代工事业铁定会受到很大的重击,这一块现在发生的非常非常明显。”全球液晶显示器、投影机大厂佳世达集团董事长陈其宏在论坛中坦言,即便中国国内的产能还是很有价值,得以供应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但在另一方面,为了因应“G2”美中两个大国对峙的局面,厂商也必须要在其他区域赶快建厂,以供应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市场。
不只是鸿海、佳世达这样的电子代工制造商,连台积电的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晶圆厂环球晶圆董事长徐秀兰都对“全球在地化”的趋势感同身受。她说,不只是疫情的影响,这背后还反映了地缘政治与各国关税壁垒,“我们遇到的状况是,客人会要求我们在某个国家帮它建厂。”
她以自家公司为例,去年底环球晶圆在南韩的一座新厂完工,选择在南韩设厂,就是因为该国客户愿意投注资金、能确保该厂的产能与成长动能,以及有南韩政府的极力支持。“这个是我们未来会成长的一个模式,就是会做全球的在地化,属于客人的意愿、希望在哪个国家建(厂),我们有全部的团队(可以过去打造)。”
“其实供应链的挑战不是现在,从去年中美(贸易战)在那边打的时候,大家都要在台湾做组装啦、要去泰国做组装,其实我们已经不断在分散这个风险。”台湾的笔记型电脑大厂宏碁(Acer)的共同营运长黄资婷在论坛上说。
中美贸易战早已让许多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的台商赶在疫情发生前,就陆续至中国以外的国家布局,以分散风险。武汉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强了各国对于供应链不能过度集中的意识。
黄资婷说,像宏碁这样的公司,要做160多个国家的生意,就得要接纳这些改变:“分散供应链风险,然后最大化这个供应链的供应。”
“本次疫情及其带来的附带效应,很可能将改变许多公司对于继续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进行大幅投资是否明智的评估。” 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也强调:“我们相信台湾现在面对一个独一无二的好机会,可以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