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形势严峻 发出中国经济一大信号(图)
疫情卷土重来的阴影笼罩中国。(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6月16日讯】疫情卷土重来的阴影笼罩中国。自6月11日以来,北京确诊病例突然激增至80例,中国副总理孙春兰认为,北京疫情扩散风险很高。首都绷紧了神经并于15日宣布,全市社区防控工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一个晴朗夏日的美好预期突然被打断,疫情第二波爆发的忧虑也大大提前了。
北京的疫情之于中国全局形势,意味着什么?
张文宏医生认为,北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所有病例都与新发地市场有关,没有看到无传播途径的病例,说明防控处于疾病扩散的早期。
但坏消息是,新发地市场的吞吐量惊人,后续是否会出现新的爆发点现在不可知。
这一客观事实,是判断中国经济走势的一大依据。2020年谈经济复苏恐怕是言之过早了。防控的常态化对经济造成的伤害是持久性的,甚至可能是是永久性的。
IMF在上周发出了更严重的警告。IMF称,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低于预期,并可能留下严重伤痕。在6月24日即将发布的全球经济预测中,IMF极大可能会继续下调增长预期。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 (Gita Gopinath)提到,危机的深度,劳动力重新分配的需要,破产和相关问题的发生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些变量中有许多都出现了明显的疤痕效应。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重启,各国将面临第二、第三波疫情威胁。一些行业难再生存,员工必须转行。各国也须做艰难决策,应拯救哪些系统性重要的企业,哪些可能被牺牲。”
企业投资行为、员工的就业选择、消费者的习惯,都会因为疫情爆发的隐忧、因为防控的常态化而再也回不去了。
中国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看法。我们在分析4月份经济数据时就指出,反弹的速度正在放缓,经济隐忧增多。而5月经济修复速度下降更明显了。
从恢复最好的工业增加值、房地产,到消费、投资,四根曲线都开始从陡峭变得平缓,反弹的动力减弱。
统计局自己分析了三大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行业和产品回升力度有所减弱,41个行业中有25个行业出现增速回落或降幅扩大,产品增长面较上月有所下滑。
二是消费品行业出现下滑,增速由上月的增长0.7%转为下降0.6%,服装、家具、文教工美、皮革制鞋等行业下降在5.0%—11.4%之间。
三是出口订单不足,工业出口交货值由增转降,同比下降1.4%,部分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0%以上。
二季度GDP能不能转正,尚未定数。
英大证券宏观研究员胡研宏分析,如果反弹的行业相对集中且溢出效应不够明显,那么经济的持续恢复随时可能中断。
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复苏过程中,一方面面临启动国内消费的困难,有房贷支出刚性和收入低增长基本面的约束;
另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在本轮疫情冲击下短期恢复历史水平太难,从而导致的出口永久性下滑的风险。
这种疫情态势,对于外贸行业可能会是永久性伤害,对于电影、旅游、餐饮等行业可能会是持续一两年内不得不牺牲的行业。撑越久亏越多,除非已经准备好承受相当长时间的亏损。
博纳影投董事长黄巍的纵身一跃,就牵动了整个电影行业的悲哀和彷徨。
我们不仅要有心理准备,资金的安排、就业的选择都要主动做出调整。不要让自己耗尽在不确定性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