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钧政经:解读两会 发特别国债又想赖账?
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5月22日讯】中共政府“两会”召开,5月22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另外,今年拟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同比多增1.6万亿,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或将推动新老基建的增长。
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期限以10年期为主,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早在3月27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就曾提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以及发行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是财政收入不够时而发行用于特别事项的债,其未来偿债抵押物是未来财政收入,问题是如果财政收入够用,还用得着发特别国债吗?
理论上看出钱买特别国债的是谁?如果是中国央行,那么就是无锚印钞。如果是银行或者市场交易就不算。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不止这么简单,最后可能是国有商业银行出钱买债券,回头央行又以各种货币工具把这些债券拿去抵押提供流动性给商业银行,那么本质上和无锚印钞是一样的。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曾于1998年和2007年两次发行特别国债,分别达成了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目标。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都形成了对应的资产和未来的可持续收益。
目前经济学界对“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广泛的讨论,认为其本质是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印钱”来为赤字融资。这里说的“印钱”,即政府指定央行“印钱”,具体形式可以是让央行永久性地持有政府发行的债券。更直白一些的“赤字货币化”推崇者认为,这些发给央行的债是不需要还的,政府也事实上不需要付利息,即使要付利息也可以再从央行借钱来付。
如果开了财政赤字货币化(即印钱弥补赤字)这个阀门,就从根本上放弃了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约束机制)。历史上许多曾经允许财政向央行借款和发债度日的国家都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上世纪70-90年代的智利和秘鲁、最近的委内瑞拉等都是例子。
(文章与视频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