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发万字文件再提房地产税立法的隐情(图)


房屋70年产权的情况下,再征收房地产税不合理也不合法。(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北京当局5月18日发布逾万字的一份文件,其中提及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背后是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的无奈,但各界认为在房屋70年产权的情况下,再征收房地产税不合理也不合法。

5月18日,北京当局授权官媒《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全文逾万字,囊括了九大部分。其中最令市场关注的是财税方面的表述,此次《意见》着重提了三个税种改革:研究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与老百姓房子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税早已列入当局立法计划中。目前,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会同财政部还在研究起草中。由于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是官方近些年的惯常提法。

官方财税法专家表示,房地产税立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社会共识、纳税人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择时推出。房地产税如果开征,将被定为地方政府的税种。作为中央税种的消费税部分税目征管后移,在对存量部分核定基数后,增量收入也被国务院明确原则上归属地方政府。

除了税制改革外,当前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难的是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上收财权、下放事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愈发突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举借政府债务,也存在举债缺乏规模控制、融资成本高企、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武汉肺炎疫情肆虐令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经济正面临着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重困境,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为负值之后,中国二季度的经济情况更令各界关注。

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4.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9,029亿元,同比下降16.4%;非税收入6,955亿元,增长0.1%。

而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愈发严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十个月,只有上海市的财政收支略有盈余,其余各省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赤字。其中,河南、四川两省的赤字更是突破了5,000亿元。2020年一季度,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到2.5万亿元,同比下降12.3%。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是土地出让金。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土地出让金占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1.8%,较2015年的比重增长了近一半。

尽管北京当局频频提出房住不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楼市定位,在中国经济下行、财政捉襟见肘的驱使下,地方政府近年来仍然依靠卖地填补财政短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华盛顿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认为,房地产税早在几年前就被列入了立法计划,但迟迟没有进展。当局近期之所以重提这项立法工作,是因为地方政府赤字已经几近失控了。“这是因为政府没钱了。中国房地产业按理说根本不存在税基。比如你收物业税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这个物业是有主的。那么中国房地产的主人是谁?人们持有的房产证不是永久性的,只有几十年的产权。”

李恒青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财政支出不透明,纳税人常常被蒙在鼓里,这难免会引发他们的质疑和反感。“政府为什么迟迟不开征房地产税呢?因为它怕反弹太强烈。政府下不定决心,因为如果它收得太急,大家就抗税了。抗税了以后,如果它再收不上来,政府就失去权威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