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尼专栏】“百代画圣”吴道子与《地狱变相图》(组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局部)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维基百科)

吴道子(约685年-约758年),又称吴道元,字道子,中国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幼年家境贫寒,初为民间画工,相传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来漫游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同时曾为将军裴旻作画,与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并称“三绝”。苏轼曾称赞他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其山水画作蜀道之景,自为一家,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百代画圣”。

吴道子在史籍中富有盛名,但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公认的真迹传世。根据宋徽宗赵佶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记载,到宋代宣和年间宫廷收藏的吴道子真迹画作仅为93件。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吴道子为唐玄宗所赏识,被召入宫廷,“非诏不得作画”,而安史之乱期间玄宗外逃,皇室的书画毁损散失惨重。后来又经历数个朝代的兴亡更替与战火离乱,字画真迹损失与毁坏难以估量。二是因为吴道子真迹画作有很多都是寺庙中的宗教壁画,很多壁画作品在历代数次打压佛教的行动中随着佛寺和佛像的损毁而消失。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局部)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维基百科)

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近代画家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同时认为是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精品。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他善于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早年笔法较细,风格稠密,中年变为遒劲。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圆润似“莼菜条”,波浪起伏,滑溜细腻,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他所画人物衣褶,飘飘欲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北朝齐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他还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维基百科)

唐代开元年间,吴道子因善画被唐玄宗召入宫中,历任供奉、中书省内教博士,改为道玄,此后一直为宫廷作画。吴道子擅佛教、道教人物画,还有神鬼、山水、鸟兽、楼阁等,尤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他曾于长安的景云寺绘《地狱变相》图,轰动京城。吴道子是修佛之人,“常持金刚经,自识本身”,他以丹青妙笔描绘神佛气象,警示地狱之苦,教化人心,造福社会。

《唐朝名画录》里记述:“又尝闻景云寺老僧传云,吴生画此寺地狱变相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十二,画三)里也写道:“吴生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地狱变相图》中表现的地狱之阴森惨状令人毛骨悚然。当时长安居民都去观看,因害怕死后下地狱受苦,都诚心向善,以致街市的鱼肉都卖不出去了。

唐代官员段成式曾看到长安赵景公寺吴道子所画白描地狱变相,“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北宋书法家黄伯思曾见过吴道子的卷子本地狱变相图,“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旁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因之迁善远罪者众矣。”这充分说明,吴道子所绘《地狱变相图》的艺术魅力,及其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

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就相信善恶有报。到了唐代,佛道两教都得到极大的推崇,因果轮回的理念,以及清净无为的思想,下到百姓修为,上至帝王治国,都受其重要的影响。唐朝书法家张怀瓘认为,吴道子是南朝画家张僧繇转世,张僧繇擅长佛教画。

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天”是创造和主宰世间万物的最高力量。正因为每一种传统艺术都源于神赐,与其在世间的文明道义的使命相对应,所以人类真正传统艺术家的成就也会“天授神助”,作品才会精妙绝伦,叹为观止,绝非人力可为之。传统的中国画能令人明辨美丑善恶是非、彰显美德,才是中国画之正道。

本文留言

作者戴东尼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