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巨型野味面前 中国吃货根本狂不起来(组图)
在这巨型野味非洲大蜗牛面前,中国吃货根本狂不起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每年雨季,这些超大号的非洲大蜗牛就会呈爆炸式增长,爬满了路边的花坛和草地。那满地的白色黏液,成了不少南方人的梦魇。
不同于平常所见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蜗牛,这种蜗牛能长到比手掌还大,其身子摊开几乎能盖住一张小脸(大脸不行)。它们的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但最大则可超过20厘米,比一般的巴西龟壳都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蜗牛之一。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又名褐云玛瑙螺,其壳上有着棕褐色的条状花纹,就像玛瑙一样。但从其俗名就可以看出,非洲大蜗牛并非中国的本地种,而是其他地方来的。
两百年前,这些蜗牛只生活在东非的沿岸地区,如肯尼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地都是它们的地盘。但到了19世纪中,它们就不再安于现状开始向全球出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生物之一。
当然,行动缓慢、不会飞又不会游的蜗牛,是不可能自己完成跨海迁徙的。说到底,还是得靠不安分的人类带路。而非洲大蜗牛“偷渡”到全世界的方式也都大同小异,吃货和宠物爱好者可能需要背锅。
在非洲,这种大蜗牛向来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比较受非洲人民的欢迎。现在在各种视频平台上,我们也能看到非洲小哥演示如何烹饪非洲大蜗牛,吃法还不少。
也正是因为非洲大蜗牛个头大、肉多、易养殖等特点,上世纪的许多商人也盯上了它的食用价值,把它带到全世界各个地区。而在法国,也有一道著名的法菜叫法式焗蜗牛,用的是法国大蜗牛(Helix pomatia)。
只是高估了吃货的战斗力,这种被主动引进的非洲大蜗牛不但没能取代法国大蜗牛,甚至上不了餐桌几乎没有人愿意吃。于是,这些非洲大蜗牛也在养殖场纷纷逃逸,在异国他乡扎根。
例如在1932年,台湾还处于日据时期,日本人下条久马一就从新加坡以食用目的向台湾引进了非洲大蜗牛。而台湾著名的夜市小吃“炒螺肉”,用的便是非洲大蜗牛,但当知道螺肉来自非洲大蜗牛后,很多人也需一番心理建设才能下肚。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也纷纷被这种巨型蜗牛攻陷。
除了馋非洲大蜗牛的身子以外,不少人盯上的则是非洲大蜗牛的“可爱”,把它们当做宠物带回国。例如在1966年,美国的一个小男孩就将3只非洲大蜗牛带回了美国迈阿密。
非洲大蜗牛的寿命很长,至少也能活个5到10年。小男孩很快就对这几只蜗牛感到厌倦,其祖母便把它们放生在了花园里。岂料,结果短短7年,它们的数量就从3只增加到了18000只。佛罗里达州为了歼灭这种入侵物种耗时10年,斥资超过百万美元。结果到2011年,它们又一次卷土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其斩草除根。
现在,这种蜗牛已经遍布了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成了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它们也危害着500多种作物。
当然,光靠人类这一媒介“殖民”全球也不太可能。作为一个成功的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也认真研读过“一个入侵物种的自我修养”,例如什么都吃,随时随地能繁衍生息等。
蜗牛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不像寄居蟹等总是需要搬家,蜗牛一出生就自带几层由碳酸钙组成螺壳,而刚孵化的非洲大蜗牛幼螺则拥有2.5个螺层。它们一辈子都只能活在蜗牛壳的保护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容身的蜗牛壳也会越来越大,圈数越多。
刚出生时,它们就会主动吃掉自己富含钙质的卵,以供蜗牛壳生长。而为了能让壳持续生长,蜗牛也需要终生吃富含钙的食物。这也是它们什么都吃的原因之一,让人十分头疼。其摄食量之大,每日食量就相当于自身重量的十分之一,严重的影响着农业、林业等的发展。
除了瓜果蔬菜等各种农作物和植物,它们还会通过啃墙皮、吃土等方式补钙。特别是个头巨大的美洲大蜗牛,如果放任不管,它们分分钟能把一面石灰墙皮啃成筛子。
而有了壳的庇护,蜗牛也更能适应环境。如果周围的环境过于干燥,路上蜗牛就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黏液封住壳口,自己则缩进壳内。以这种休眠的状态,它们能存活几个月,等待着下一场雨再出动。
但光缩在壳里面,当然还不够。它们鲜嫩肥美的肉身依然会被许多动物盯上,家禽、鸟类、蟾蜍和萤火虫等都会以蜗牛为食。为了延续后代(喂饱其他动物),非洲大蜗牛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大。
非洲大蜗牛一次产卵就能达到150~300粒,且孵化率极高能达到90%以上。在一年的时间里,一只成年的非洲大蜗牛(5个月)就能产下5至6窝卵。孵化只需一个星期,这批幼螺便就又能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这样算下来,一只非洲大蜗牛一年内就能产生上千只小蜗牛,让人毛骨悚然。如果它们入侵了一个没什么天敌的新环境,在这个“完美的蜗牛巢”中,那将会迎来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对当地生态威胁很大。在一个菲律宾岛屿上,一次剿灭行动在短短7个月内就清除了超过4500万只蜗牛。
当然,因为有小龙虾被吃到只能养殖的先例,有人还是对非洲大蜗牛心存幻想。但如果在野外看到这种蜗牛,建议还是避而远之,不要贪这一口吃的。因为除了破坏生态环境以外,它们还是线虫和吸虫很多中病原体的携带者,给人类带来不少疾病。
例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lus cantonensis)就把非洲大蜗牛当做中间宿主。此虫会入侵脑部、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人体嗜酸性脑膜炎,严重可致死。
大家应该都知道福寿螺吧。因为未彻底煮熟,福寿螺曾致87位市民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从此变得臭名昭著。但因为活动范围更广等特点,非洲大蜗牛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其实都比福寿螺高出不少。
除此之外,非洲大蜗牛爬过的蔬菜瓜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也能侵入人体皮肤的薄嫩处或破损处,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