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社交礼仪 专家教人保持距离又不失礼(图)


疫情改变社交礼仪, 专家教人保持距离又不失礼。(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握手、帮人拿东西等过去被人视为友善的动作,疫情时期反而变成危险行为。美国媒体观察,疫情改变人类行为,如何保持距离又不失礼貌,成了每个人必须学习的新课题。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生活版探讨武汉肺炎疫情下的社交礼仪,文章指出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所衍生出来的人际互动,美国人还不习惯,因为“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头一遭”。

“社交距离的礼仪:如何有礼貌地说退后”作者罗伊(Jessica Roy)指出,疫情之下最有礼貌的动作就是待在家里。但为了生活采买一定要出门时,可能遇上搞不清楚状况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宣示6英尺(183公分)“主权”,因为这违背长久以来的固定模式,人们习惯接在别人后面排队、人行道上交会时不喜欢让路。

疫情之下出门,每个人心头难免有压力,除了自身注意社交距离,还要想办法提醒别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社交礼仪专家波斯特(Lizzie Post)说:“人们不喜欢要求别人、点出他人错误。我们喜欢有标准可循。规则把大家凝聚成一个社会。我们不喜欢被人指指点点。”

别人靠太近的时候,如何反应,波斯特指出,态度比起用字遣词更重要,注意要友善、和气、避免语带威胁,“现在每个人压力都很大,最不乐见的就是火上加油”。

另一名专家葛林(Alison Green)说,与其摆出强硬姿态说“你可以退后吗?”不如说:“对不起,我正在努力保持社交距离,你介意给我一点空间吗?谢谢。”

葛林认为,先假设对方不是故意,因为大家都不习惯。“不要先入为主认定别人无礼。如果你很和善或体贴,那就没事。你的语气不友善,别人也会不友善”。

作家皮帕斯(Jennifer Peepas)指出,美国人习惯这样想“为什么我要让路”。但在疫情之下,人行道上与人交会时,利人利己的方式是放下这样的念头,保持社交距离。

南加州大学(USC)医学专家甘农(Paula Cannon)说,官方规定的6英尺(183公分)社交距离限于静止不动有效,走动时她习惯拉开更远,但距离不影响人们释出善意。

甘农认为,在人行道与人交会或在商店买东西,都可以做一些好事,为别人树立榜样,做出友善、礼貌又安全的动作。

她说:“如果我在附近散步,遇到人行道对向有人,我会主动移到马路上,把距离拉到3公尺到6公尺。我会挥手微笑,这么做是出自对别人的关心,建立正确的榜样。”

这是告诉对方“自己的行为不管看起来有多奇怪,这么做是因为关心对方,不是因为害怕他们”。非疫情时期,人行道上有人正面走过来,闪到马路上会被认为很没礼貌,但是这是每个人能为别人做的事情。

本文留言

作者林宏翰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