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内容是讲述上古帝王修身治国之法。(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欲厚风俗,必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必先明学术,欲明学术,就先要读书,所谓“开卷有益”,不防就从《大学》读起。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内容是讲述上古帝王修身治国之法,孔子对其整理总结,曾子又作了十传以解释孔子的话。《大学》本不分章节,南宋朱熹将《大学》分为一章经,十章传。经是孔子之言,传是曾子十传。
所以,《大学》的核心部分就是孔子的话,这段话并不长,只有不到三百字,却是全书之纲领,录之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而且是第二十四篇,在浩繁的典籍中似乎并不突出。其地位之重要以至成为后世儒学之圭臬,则始自南宋。南宋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单独提出,并列齐观。过去的读书人都要读四书五经,所谓四书,说的就是这四书,也称四子书。
朱熹能够从浩繁的经典中将《大学》一篇单独拿出,必然有其原因。这是因为《大学》讲的是大人之学。这个大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成年人,而是指,德行高尚者,志向远大者,身居高位者,所以下至白衣书生,上至帝王公卿,都要修学此“大人之学”。
而《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仅是首章经的核心之句,亦是全书的提纲提纲挈领。
这句话讲出了大人修身立世之道,就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什么是“明明德”呢。古人认为道德是天赋予人,与生具有的,德就像光一样洞照四方,所以叫明德。人虽然生有明德,但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难免受到世俗的污染,如光一样的明德可能被渐渐掩盖,这时人就会变得昏聩。所以,人生在世,需要时时修养,才能保持住自己的明德,使其不受污染,总是能像光一样照亮四方,这就叫明明德。
至于“亲民”,亦作“新民”。是指做到自明其德之后,还要推己及人,让周围的人也因能提升道德,对于天子来讲,就是让百姓们都能提升道德,经常洗濯其心。
最后“止于至善”是一种境界。也就是大学之道的目标,要达到至善之境。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