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 可能推倒这批“财富湮灭”的幸存者(图)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2月8日讯】武汉疫情令人揪心,那是生命在挣扎。昨天晚间一位记者随手拍的短视频让无数人泪目:医院急诊室门口,一个女生追着殡仪馆的运尸车,一边哭,一边喊着“妈妈”。没有了妈妈,她或许已经失去了整个世界。更可怕的是,她一个人独自承担与至亲生死离别的背后,夜色是否还遮掩着另一位至亲危怠的悲剧?不要听到!不要听到!

逝者安息,生者不易。我们要学会面对惨淡的人生,也期待拨云见日,否极泰来。

前天,某媒体调查发了一篇文章,一天的点击量高达800余万,令人惊诧,显然是抓到了很多人的痒痒窝。文章反映北京某民企老板生存压力大,面对政府方面关于延长假期、不聚集集中办公的指令,强力回怼,要求公司员工上班,遭到举报,政府部门要求纠正后,仍发飙回怼“不接受任何口头通知”,要求政府方面提供书面文件。

正如前文所言,这位敢顶风而上的老板没有疯,而是因为延迟开工对企业影响大,将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存。它不是个案,是“新冠派”民企老板的代表,无数老板正在像他一样崩着硬梆梆的神经。戏谑的话是,几个老板被问到能扛多久,回答是,我得回去看看帐户上有多少现金能发工资。

如果疫情持续,无数的中小企业将坠进黑夜。这一只“黑天鹅事件”,不,网络上已经有人详细分析过,严格按概念来看,这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自行百度,关键词是“疫情被某些人耽搁了”)——这头“灰犀牛”要顶翻多少民企老板?

引入正题。这波疫情可能吃掉一批踏踏实实干实业的大小老板,他们是过去几年“财富湮灭”行动中的幸存者。在他们身前,已经倒下一批批的“先烈”,后文容我一一数列出来。

理财是个专业活。以前没有钱,不知道理财是何物,突然有钱了,怎么处理成了问题。存银行、买房、创业、炒股、买虚拟币、加入互联网金融……对,就是这些“游戏”,把好不容易赚的钱都玩没了。我琢磨了半天,想了一个词“财富湮灭”。

站在“云层”上俯看中国老百姓近几年的财富人生,有一种“躯体被疫情一片片侵蚀、破坏”的感觉。或者像下围棋,一步一步走时没感觉,快到终局时凝眸一看,发现每个区域都被对手围杀。

2015年那一波最大的屠杀是股灾。在“4000点牛市刚起步”的狂热氛围中,大中小股民将钱投入到股市,融资、配资,每天都享受着数字增加的快乐。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5178点的新高后迎来了快速下杀,急跌至最低2850点,跌幅达45%,数不清的个股腰斩,高杠杆操作者血本无归。

我认识的一位20多岁的金融才俊,自有3000万再配资四五倍,三个跌停板几千万便化作一缕青烟。北京一位知名律师,牛市中持有券商股一路融资加仓,翻了八倍,最高市值近两亿,最终止损剩下600万,那是老妈借给他的,他必须还。

数据是,2015年6月沪深两市总市值为71万亿元,而到了9月22日,缩水至46万亿元,三个月不到,20多万亿人间蒸发,大大小小股民的财富溶解在泪水里。更令人苦笑的是,杀跌后来续了一波,史称“去杠杆灾害”,侥幸躲过第一轮下跌的投资者,在第二轮下跌中阵亡。

接下来的几年股市萎靡,吸引不到人,“财富湮灭”行动的战场转移。P2P、虚拟币是主角。我一直搞不明白,储户上银行存钱回报年化才3%,银行给国企的贷款利息在6%左右,很多民企想10%以上贷款银行为什么不给?急用钱的老板多求助于高利贷,年化24%到36%,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在高利贷和3%之间,那么大的空间,民企借钱为何还是那么难?直到后来P2P出现,很多事情才出现转机。

原本应该是个好事,可能监管层也这么认为,所以放行。想想,钱存银行才3%,存P2P可以到10%-12%,P2P平台放给民企16%左右,多方共赢,挺好的事啊。尤其是储户,被银行低利息憋得难受了几十年,当然财富大转移,倾情投入P2P。孰料,两年后,P2P集中暴雷,老板跑路或被抓,从银行出来的钱,再也收不回去。以E租宝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台,埋葬了未被股灾带走的城市白领、退休老人,“财富湮灭”行动再下一城。我给这一群体的标识是“稳健的非股市投资者”。

虚拟币与P2P的兴亡可谓同步,动作幅度更夸张。这些玩家,与上一个群体风险偏好不一样,他们敢于博取超额利润,如比特币,他们期待一个币价值10万美金,甚至有用比特币取代法币的梦想。可敬的是,很多人坚持到了10万元人民币一个的高位。在比特币的财富效应下,一段时间内,各种空气币杂草丛生。一帮高智商骗子,牵引着怀有暴富梦的一批大胆狂徒入瓮,最后将后者吃干榨尽。一个朋友向我展示,他几十万买的空气币,现在的价格是小数点后面有五六个零,也就是说,只剩下了万分之几。

股灾套杀大中户,P2P消灭胆小的非股民,空气币榨干狂热激进者……麻烦转下身,看看你身边的人,还有哪些没被消灭?

有没有?确实有!养猪的那批老板,周期性搂钱。结果,碰上了猪瘟,还导致去年肉价暴涨,引发CPI异常上蹿;做出口生意的,美元好赚,以前挣大了。结果,一场持续的贸易战,被呛得奄奄一息;后来,又出来了债券暴雷,股权质押暴仓……据说,经济学家在关注私募债风险,接下来,或是继续填空“财富湮灭”的人群版图。

目前唯一岿然不动的,是持有不动产的那一批财富拥有者,通过买房,这一群体享受了“大国崛起”的“最大红利”。前几天我朋友圈分享过一个数据,中国家庭的资产分布中,不动产投资占7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人士抛出的结论是,这种理财方式名叫自杀式理财,建议调结构,降低不动产比重,进行其他资产配置。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看完本文,请告诉我,配置其他资产更安全吗?话说回来,长远看,下调不动产资产份额是趋势,那是否意味着,不动产会降价,希望不要重蹈香港等地的楼市泡沫覆辙。

我是希望房价下跌的。畸高的房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创业者承担过重的房租,年轻人承受过高的房租,而买不起房也令一代人过得压抑,靠工资永远买不起房的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进而衍生出一切往钱看、笑贫不笑娼、什么都能骗只要骗到钱等,社会问题众多。而购买房产作为投资的富人,不劳而获制造不公之外,也令资金沉淀在钢筋水泥而非实体经济,推升空置率,占用公共资源。

房地产投资者何时填补“财富湮灭”版图?我不知道,历史会告诉我们。

本想重点写一下疫情救治过程中暴露出的武汉市红十字会执行不力、运转不灵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解剖“财富湮灭”背后的病症根治方法,但时间太晚,只简略提下。红会被诟病,深层次原因是,这些非市场化机构的运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网络时代的步伐。特别提一下,非市场化机构可以扩充,臃肿不堪、官僚习气的单位都适用,有哪些大家自己想,不方便明说。因此,我认为,红十字会,可以交由具有管理能力的企业去运营。至于根治办法,就是法治,将违规者、违法者绳之以法,中国早过了“有法可依”的时代,问题卡在,未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要对康得新、康美这些财务造假公司进行严厉究责,中国资本市场才能逐渐健康起来,才有可能走出美国一样的长牛、大牛,而不是股灾。没有股灾,资本市场投资者不至于“财富湮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