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居然也会“发烧”和“出汗”(图)
植物也会出汗,令人啧啧称奇。(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生病时会发烧,这不足为奇,但想不到的是,植物也会发烧,而且还会出汗。这是不是很有趣呢?
植物发烧
有一位比利时科学家发现,植物在受到病毒感染时,叶子等部位的温度就会升高,出现和人类发烧相似的症状。植物的发烧和人类一样,通常也表明它得了某种病。
一般农作物的温度只比周围的气温高2℃-3℃,如果高于这个温度,就表明植物不正常了。
大体说来,植物发烧有两个原因:一是病虫害引起的,二是干旱。植物的病虫害往往先损害根部,这就影响根对营养的吸收,而营养不足就会导致发烧。检测表明,有病虫害的植物叶子比正常的叶子的温度高3℃~5℃。遇到干旱季节,植物长时间缺水,它也会发起烧来。
研究发现,有些植物还会根据生存需要而自动发烧。例如,有一种叫“巫百合”的热带作物,它的皮层在某个特定时间就会升高热度,目的是为了让本身可以发出恶臭,以招引来食腐肉的昆虫帮助自己传宗接代。
有一种植物叫“伏都百合”,当它升温时,其细胞组织中所含的水杨酸比平时增加了很多。这就容易使植物体中的淀粉发生变化,由此释放出能量,促进植株生长。伏都百合升温后,植物体温可达43℃,而且能保持好几个小时。
另外,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还有一种会发热的植物。每当种子成熟快要散落时,它就会不断地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的积雪融化,以便能让种子直接落到地面上,可以为种子的萌芽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植物出汗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植物不仅会发烧,还会出汗。
在夏日的早晨,我们会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上看到一滴滴的水珠。很多人以为这是露水,其实除了露水,还有植物的“汗水”。
在植物叶片的尖端或边缘,有一种叫做“水孔”的小孔。水孔和植物体内运输水份和无机盐的导管相连通,植物体内的水份就通过水孔不断地排出体外。
当气温较高、气候较干燥时,从水孔排出的水份一下就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看不到积聚在叶尖的水珠。当气温高、湿度大时,高温就会使树根的吸收作用变得十分旺盛,而湿度大又抑制了水份从水孔中蒸发。如此一来,植物内的水就会过剩,它就会直接从水孔中流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吐水”。此外,植物还有一种排水腺,这里也是排放植物内多余水份的渠道。
吐水现象在夏天的清晨最容易看到。因为白天的高温,使植物根部的吸水作用变得非常旺盛,而夜间蒸腾作用减弱,湿度又比较大。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稻、麦、玉米、柳树、芋头、马铃薯和番茄等植物上。
植物的发烧通常是一种病理现象,而植物的出汗则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为了保持植物体内的水份平衡。这些现象引起了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