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流香】知命复何忧(图)


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画像,图为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维基百科)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曹植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本文为读者介绍曹植的千古名篇《箜篌引》。此诗描写宴享亲友之乐以及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箜篌,也写作“空侯”,乐器名,古代拨弦乐器,其形似瑟而小,有多根弦,弹时抱于怀中,双手拨弄。引,乐府诗体的一种。

箜篌引,乐府诗题名,属《相和歌.瑟调曲》。据崔豹《古今注》载:“《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古辞又称《公无渡河曲》。曹植借此题写意,与原诗无关。

箜篌引

(三国曹魏)曹植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何所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宴席摆在高堂大殿上,亲朋好友和我欢聚一堂。厨房中置办着丰盛精美的食品,煮了羊肉又烹肥牛。秦地的古筝演奏出激昂的乐曲,齐地的琴瑟发出柔和优美的声音。跳起阳阿之妙舞,京都洛阳著名的歌手一展歌喉。众人痛饮已过三杯,宽松衣带尽情享用美味佳肴。主人以重礼馈赠宾客,宾客作为酬谢则答以长寿的良好祝愿。

过去的约定、承诺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不能忘记,对待朋友始厚终薄为道义所羞。谦虚乃是君子的美德,为人恭谨不是有所求。迅疾的风儿吹送太阳,太阳疾速的向西方落去。盛壮的年华不会再来,人生百年很快到尽头。即使是居住在华丽的房屋中,死后一样要归葬于寂寞的山丘。自古以来谁会不死呢?乐天知命又有何忧!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以六句为分界线。

前六句诗,描写了宴席的盛况,其场面喧闹而热烈,充满激情,洋溢热情。

后六句诗,抒写了作者由欢宴而引发的人生感慨,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

(一)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源于《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二)谦谦君子德,磬折何所求

谦谦君子德,磬折何所求。——源于《周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周易.谦卦释文》曰:“谦,卑退为义,屈己下物也。”

《易传.彖传.谦》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亨通”,天道下施于地故万物光明,地道卑下而万物向上生长,天道亏损盈满而增益欠缺,地道变换盈满而流注补益欠缺,鬼神祸害盈满而致福于谦虚,人道厌恶盈满而喜欢谦虚。谦道,尊让而使自己变得光明高大,处卑下而高不可逾越。此为是君子德性修养的“终”极。

(三)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时光飞逝,人生短暂,青春年华不再。一日时光,稍纵即逝,作者因而感叹,“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一日时光如此,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百年匆匆如过客,太过短暂,转眼就是白发人,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四)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作者对生死的看法非常旷达,眼界高远。“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人的最终归处,一抔黄土祭风雨,又启程,继续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人生自古谁无死?乐知天命,又有何忧!

知命复何忧,源于《周易》:“乐天知命,故不忧。”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一切随缘,因此不会忧虑。

《周易.系辞》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道与天地之道相似,故不违背。能周知万物的情态,而其道义足以匡济天下,故能致用而不超过。能遍行天下而未有流弊,通易道者能乐行天道之所当然,知天命之造化,故无忧。安于所处之境,而敦行仁道,故能泛爱天下。能范围包括天地一切的变化,而不会有过失;能微曲成全万物,而不会有遗漏;能通明于昼夜、阴阳的道理,而尽知其道。所以神的奥妙难测,是无方所可推求的;易理的周知宇宙,也不可以一曲之体讨论的。

根据现代文人的解读:“深知命运有定,不为利害祸福所动心,所以处之坦然。乐天知命,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原则的浓缩,是一种大修养、大境界。”

乐知天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很多人明明知其有理,但是遇到问题和困境,却往往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做到“知命”和无忧。漫漫人生路,可以一路修行,努力提高,终有一天,或许就能达到“知命复何忧”的境界了。到了那时,坦然心不动,不为任何外物和环境所牵绕,跳出名利情所编织的这张尘世之网,破网而出,不再受世间名利情的束缚和左右。

参考文献:

1.《新译曹子建集》,三民书局,2017

2.《曹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16

3.《三曹诗集》,三晋出版社(山西古籍),2008

4.《曹操、曹丕、曹植集》,凤凰出版社,2009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