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他的发明被誉20世纪之最 却被后人称为废物(组图)

 2019-12-20 21:3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他把矽带给了硅谷。”这句颇有“上帝给世界带来了光”意味的赞誉之辞出自一次追思会,追思的主角就是人称“电晶体之父”“硅谷第一公民”,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伟大科学家威廉•肖克利。

但与此同时,威廉•肖克利又被无情地称作“硅谷第一弃儿”,一位硅谷经理人员曾说他“既是一位天才,又是一位十足的废物”。这些看似矛盾的称谓背后是肖克利被淹没在历史浪潮中大起大落的一生,关于他的种种过往传说被拍打进深海里,为其光怪陆离的人生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成功的科学家

1936年,肖克利在麻省理工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不久,贝尔实验室副主任凯利前来“挖墙脚”,自此,肖克利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

二战结束后,贝尔实验室开始研制新一代的电子管,具体工作由肖克利负责。

1947年圣诞节前两天的一个中午,肖克利的两位同事沃尔特•布兰坦和约翰•巴丁用几条金箔片、一片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纸架制成一个小模型,可以传导、放大和开关电流。

他们把这一发明称为“点接电晶体放大器”。这就是后来引发一场电子革命的“电晶体”。

1948年,美国专利局批准了贝尔实验室关于电晶体的发明专利。1949年,肖克利提出一种效能更好的结型电晶体的设想,通过控制中间一层很薄的基极上的电流,实现放大作用。1950年,结型电晶体研制成功。1956年,肖克利和他的两位同事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电晶体这种用以代替真空管的电子讯号放大元件,也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此后,天才肖克利在他的一生中共获得90多项专利,这个数字堪称惊人。

贪心的梦想家

就在肖克利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一年,他已经成立了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肖克利已经不满足于眼下的发明,同时厌倦了贝尔实验室用他的发明来赚钱,想要成为百万富翁的决心与天生的组织能力促使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去追寻他的财富梦想。1955年,肖克利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硅谷),他的到来标志着“硅谷”迎来了电子产业的新时代。

就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当天早上,肖克利接到电话后,将手下的年轻科学家带到了豪华的“黛娜木屋”餐馆,向他们宣告自己创业计划的宏伟蓝图。

这群异常兴奋的人此刻斗志昂扬,美好的未来似乎已经在眼前铺展,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远非他们想像得那样美好。

在创业之初,肖克利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召集了一批优秀人才于麾下。这8位优秀人才被称为“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集合”,他们都在30岁以下,才智与战斗力都处于顶峰时期。

这次天才的聚首源自肖克利无比的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然而,一群天才聚在一起却并不是一件容易让人消化的事。

多疑的领导者

尽管有着非凡的智慧,但仅凭一颗聪明的脑袋、一些零碎的市场知识以及一窍不通的管理技巧,肖克利依然难以完成他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

肖克利曾说,在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病人。所以,现在有两个精神病患者在为他工作。为这个原因,他要求所有雇员去接受心理测验。日趋傲慢的态度使肖克利逐渐将自己孤立起来。

据戈登•摩尔后来透露,肖克利原本的目标是生产5分钱一个的电晶体。这个价格到1980年还无法达到,何况是1955年。产品计划失败后,他又让公司集中力量搞基础研究。

赫尔尼说:“很显然,肖克利希望发明一种具有里程碑式的产品,并将它投入商品化生产中。在这个努力失败后,他仍想把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新东西的创造上,而不想再改善电晶体技术。”

这样的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肖克利实验室没有产品问世,在之后的两年中也只推出了一种二极管,而不是电晶体。

他的员工提议研究积体电路,用扩散方法将数个矽电晶体的电路放在一个电晶体大小的位置上。但肖克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到1957年,8人中有7人产生了跳槽的想法。

失败的企业家

7个人瞒着肖克利开始寻找出路,他们决定同舟共济。“大部分人开始不满足现状,都在寻找新出路,但我们决定同时离开。”诺伊斯说,“很显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新工作,雇佣这么一大班人是个问题,这很有难度。”

最后,仙童照相器材公司对他们很感兴趣,于是,7个人说服了最后一个坚守者罗伯特•诺伊斯,8个人很快递上了辞呈,肖克利震怒,称他们为叛徒,他们成了“硅谷”名噪一时的“叛逆八人帮”。

叛逆八人帮接受位于纽约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的资助,于1957年创办了快捷半导体公司。

一边是门徒的风光,一边却是老师肖克利的落寞。1960年,肖克利实验室卖给了克莱维特实验室,随后又转卖给了AT&T。可最终,它还是永远地关闭了。

作为电晶体的发明人,却没能创造出电晶体,肖克利的发财梦彻底破灭。1958年,肖克利应特曼之邀,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兼课,正式成为了一名教授。

肖克利于1989年辞世,他的贡献与经历至今仍然在被重复讲述,尽管没能成为梦想中的企业家,但任何人也无法抹杀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伟大。

他带给世人的,除了津津乐道的花边轶事,更多的是那些不被时光抹去的丰功伟绩,任大浪淘沙,仍历历在目。

責任编辑: 杰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