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买卖你的脸?中式监控衍生地下产业(图)
数以万计的人脸数据已成为买家挑选的“对象”(图片来源: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12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中国大陆对AI技术不断求新,甚至将该技术应用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包括买手机要刷脸、付费要刷脸等。近日发现,在网络平台只要搜索换脸关键词,就会弹出购买信息,数以万计的人脸数据已成为买家挑选的“对象”,而这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让人感到震惊。
谁在买卖你的脸?
《新京报》报导,近日网上有一些私下售卖人脸数据的卖家,发帖称8元人民币可买3万张人脸照片。有卖家甚至表示,可提供“更多渠道”的人脸图片,按照3000元可买24000张人脸照片来计算,相当于一张只要一毛多钱。还有卖家表示,其出售的照片大部分来自朋友圈,且没有取得对方同意。
此外,在IT社区、网络商城等多个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人脸照片可供免费下载或付费购买。付费金额由帖子发布者自定,多在10元到20元左右。比如,有发帖者表示,可以“8元购买60名志愿者的每人500张照片,共计3万张照片”。
报导引用微信截图的对话,指卖家可提供不同国籍、肤色、性别及年龄的照片,还可为客户订制特定场景下的人脸照片。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出现了一条人脸数据“黑色产业链”。
那么,这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究竟是怎样的?
产业链的上游首先要获取信息源。数字联盟联合创始人刘晶晶向“雷锋网”表示,“目前,电商出售的人脸认证技术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木马程序,后台自动启动前置摄像头捕获人脸状态;二是通过数据黑市买卖的真实用户在某些APP、网站中的人脸验证信息,三是通过免费赠送小礼品,骗取用户人脸等级信息。”
产业链的下游则是通过模拟器、篡改设备等自动完成注册、登陆和导入人脸信息完成注册,可全部自动化操作。
而在黑产业内通常将以上资料统称为“料”,贩卖人士被称为“料商”。每条“料”价位在1元左右, 黑产人士则利用这个技术来赚取佣金。
众所周知,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电商、社交APP均已增加了人脸识别机制,且机场、车站等也需要采取类似技术,因此,外界担忧生活在大陆的民众,个资外泄问题防不胜防。
人脸识别技术惹的祸
曾有不少民众提及,人脸识别系统已成为政府重要的“维稳工具”,对于百姓而言,无处不在的摄像镜头,让人们早已失去私隐。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7年实测中国大陆的人脸识别“天网工程”,并指该技术只要7分钟就可将官方认为的“嫌疑人”抓捕。
中国开发人脸识别系统的大华股份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殷俊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我们可以追踪到,每一张脸都可以对应他的身份证以及他在过去一周他的行径路程,我们也做了人和车的匹配。同时人像匹配还包括亲属关系匹配,然后是你经常接触的人员之间的匹配,当摄像机布置到或我们传感器布置到一定密度时,我们会知道你经常跟谁在一起。”
而这样的监控镜头在中国各地已有2亿个,数量是美国公共监控摄像头的4倍包括火车站、饭店、商场、剧院等公共场所,巴士、地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都在监控范围之内。
今年11月,浙江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因状告杭州野生动物园的“刷脸”侵权,将人脸识别技术是否侵犯个人私隐问题再度推上台面。 (参见:进动物园前先交上脸? 中国受理“人脸辨识第一案”)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人脸、基因、虹膜、指纹、掌纹、声纹、步态等个人生物辨识资料高度敏感,这些资讯不可更改且伴随终生,一旦泄漏几乎无法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