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两则有趣的佛家小故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故事一
无相禅师是唐代高僧,住在成都净众寺,唐玄宗避乱入蜀时对他极为礼敬。
有一位云游的法师听人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就想和他辩论。
刚好禅师外出,侍奉禅师的小师父出来接待:“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游的法师说,“你年纪太小不行啊。”
小师父说:“年纪虽小,但智慧不小啊!”
云游的法师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划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小师父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游的法师伸出一根指头,小师父伸出了五根指头。云游法师再伸出三根手指,小师父用手在眼睛上比划了一下。云游法师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
云游的法师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胸量有多大?小师父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小师父尚且如此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后,小师父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游知道我俗家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下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感悟:中国有句古话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小师父无心之举,却被云游的和尚认为是高深的禅机,吓得不敢久留,读了这个小故事,不禁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
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在房中无事闲坐着,身后站着个侍者小沙弥。那时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问题,双方坚持不下。
一会儿和尚甲气冲冲地跑进房来,对老和尚说:“师傅,我说这个道理,是应当如此这般的,可是乙却说我说的不对。您看我说的对,还是他说的对?”
老和尚对甲说“你说的对!”甲和尚很高兴的出去了。
过了几分钟,乙和尚气愤愤地跑进房来,他质问老和尚道:“师父,刚才甲和我辩论,他的见解根本错误。我是根据佛经上说的,我的意思是如此这般,您说还是我对呢,还是他对?”
老和尚说:“你说的对!”乙和尚也欢天喜地地出去了。
乙走后,站在老和尚背后的小沙弥,悄悄地在老和尚耳边说:“师父,要就是甲对,要就是乙对,甲如对,乙就不对;乙如对,甲就不应该对;您怎么可以向两个人都说你对呢?”
老和尚掉过头来,对小沙弥望了一望,说:“你也对!”
感悟:这是一个很有趣味,同时也极为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活现地说明了一种无碍境界。
世间万事万物,本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盲人摸象,又有谁是完全错的,又有谁是完全对的呢?
遇事不走极端,不绝对化,懂得多角度、多方位、多立场去看,自然能悟得其中奥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