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尴尬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组图)


德国柏林夏洛滕堡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896年3月到10月,大清帝国的实权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在德国期间,受到“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盛情款待。两人仰慕已久,只是未能谋面,至为遗憾,现在能面对面交谈,足慰平生,谈笑甚欢,尽兴之余,俾斯麦摆下丰盛的西餐招待李鸿章。

李鸿章李大人这是第一次吃西餐,不太懂得西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宴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也许是李鸿章口太渴了,手一伸就把餐桌上摆在自己面前的、本该用来洗手的水,当成饮料一口喝了下去,众人看了大吃一惊,都面面相觑,一些德国人看了哑然失笑,只是碍于国际礼仪,没有笑出声来。

为不使李鸿章尴尬,俾斯麦也毫不犹豫地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形,其他人自然不敢怠慢,只得忍笑奉陪,强颜欢笑,纷纷痛苦地吞咽下了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尴尬的场面很快又恢复了欢乐气氛。

让别人在出现尴尬场面时不尴尬的最好方式就是:他怎么做,你也跟着怎么做。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

悟远和悟静是寺院里两个有志向的小和尚,参佛悟道很有灵气。悟远性格张扬,喜欢向别人表述他参佛的体会,展示自己知识的渊博,而悟静则言语不多。渐渐地,悟远崭露头角,寺院众僧都认为他将来定会成为有作为的高僧。

大师云游归来,住持向大师报告近年来寺院情况。大师问是否有可造之材,住持向大师重点介绍了悟远和悟静二人,大师问二人谁更优秀,住持毫不豫地回答:“悟远更好。”

事后,大师悄悄观察二人言行多日。这一天,大师准备挑选一人去远道取经,众僧普遍认为悟远为第一人选,将来必成高僧。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师却选择了平时不善言谈的悟静。众僧问大师为何选悟静,大师说:“阳光不言。”众僧十分不解,请大师解惑。

大师顿了顿,对大家说:“阳光从不言,但它一出现,人们就知道天亮,阴雨后它一出现,人们便知晴天已来。冬日窗前,阳光悄悄地用温暖驱走寒冷;春回大地,阳光轻轻地把禾苗唤醒。它的力量为众人所知,但他从不言语,只是默默无闻。悟静像阳光,静静参佛,解救众生。前日多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来到这里,经悟静开导重获人生自信。你们都不知道,悟静每日早起半个时辰,下山到浮桥那里帮小贩们推车过河……参佛的最高境界不是高论,而是落到脚下变成行动,并不见得让人知晓,正如阳光无言。”

众僧顿悟。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