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青人 是这样长大的(图)
香港反送中运动中的年青人。(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11月13日讯】今年22岁的年青人,是1997年出生的BB。让我们一起按年序回顾,他们这些年来在香港教育里经历了什么:
2000年(3岁,PN-K1学年)
事件:教改启动
九七回归之时,香港的教育改革已处于蕴酿期;到2000年教改正式启动,新课程、新政策接踵而来。
另外,香港学生在2000年首度参加两年一度国际评核试PISA中创下佳绩;拿下数学第一名;科学第三名;阅读第六名。自此,香港继续派学生应试。
2001年(4岁,K1-K2学年)
事件:两文三语政策出台
特首于施政报告内提到推行两文三语的政策。为配合发展,语常会斥资二亿元支援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中文。
2003年(6岁,K3-P1学年)
事件:因沙士停课
港人不会忘记的一年。沙士肆虐,全港学校于三月底停课约一个月。幼稚园毕业礼被延期或取消。
2004年(7岁,P1-P2学年)
事件:TSA(全港性系统评估)
此评估在2004年初开始试行,先后以笔试形式测试小三、小六及中三学童在中文、英文和数学方面能力。2006起,此评估全面落实推行;同年,全港有来自708所小学及452所中学,共二十二万名学生参与评核。
另外在2004,教统局制作了“求学不是求分数”宣传短片,学界热烈讨论。
2007年(10岁,P3-P4学年)
事件:SBA(校本评核)
校本评核是指于校内进行以及由校内老师负责评分的考试部份。经过多年在不同科目的实践,教统局在2007年正式把校本评核正式为香港中学会考中文及英文两必修科引入校本评核部份。
2009年(12岁,P6-F1学年)
事件:因猪流感停课
猪流感大流行;小学、幼稚园及特殊学校于六月十一日开始停课至九月新学年。中学亦被建议在考试完毕后提早放暑假。小学毕业礼被延期或取消。
2011(14岁,F3-F4学年)
事件:国民教育风波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咨询稿》首度出台,85%受访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咨询不足,反对声开始响起。经过一轮辩论,代表学界的几个团体,包括学民思潮,于翌年七月廿九日发起反国教游行、要求撤回课程。政府在二零一二年十月正式搁置课程指引。
2012(15岁,F4-F5学年)
事件:HKDSE(香港中学文凭试)
为配合三三四教改,屹立香港多年的会考与高考制度于2011年完成历史任务。取而代之的是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第一届于2012年三月举行。必修科为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科。
2014年(17岁,F5-F6学年,即中学毕业)
事件:雨伞运动
八月三十一日人大常委作出有关政改决定,因为门槛太高而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应。学界首先发起罢课,占领紧随开始。参与者多为年青人。
2019年(21岁,大学最后一年)
事件:反送中条例风波
他们是这样长大的。
对这一代年轻人指指点点之前,不如先问这个地方到底给了他们什么。面对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有人质疑,既然一切原本就不错,何必求变?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对新一代而言,转变与不稳定才是生活应有定律。
所以,请不要用安定平稳去量度他们的生命与价值,事实是我们根本没有批评的资格。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