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11月4日讯】(法广RFI)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六国4日将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第三次峰会,希望尽快建成这个涵盖全球近45%的人口,占全球GDP总额三分之一、全球贸易近30%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但相关谈判进展似乎并不顺利。
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倡议最早于2012年由中国提出,谈判始终未有实质进展。但在中美贸易关系渐趋紧张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谈判,一方面,美国的关税制裁使长期依赖出口贸易的中国经济处境困难,广大的亚洲市场不失为缓解困局的一个出口;另一方面,与亚太地区国家密切经贸关系,推动地区经济融合,也有利于中国扩大地区影响,平衡美国在该地区遏制中国实力扩展的努力。而川普(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立即宣布美国退出奥巴马任内达成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也为中国在该地区推动自己的贸易体系打通了道路,并将美国排斥在这个亚洲区域经济整合努力之外。
不过相关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协定签署连续三年一推再推。泰国政府十分希望能在其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完成谈判,一再宣布谈判取得进展。但随着峰会开始,各种消息显示,有关协议在本届峰会上签署的希望变得渺茫。东盟十国领导人2日在全体会议上再次呼吁建立开放的区域市场。有消息说,泰国政府想退而求其次,推动在曼谷峰会上达成共识,但将协议签订推迟到越南接棒东盟轮值主席国之后。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未来能否变成现实,此次曼谷峰会谈判最为关键。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印度的立场似乎是谈判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与东盟2010年起建立的自贸区已经一再升级,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也有双边自贸协定,但与印度并无此类协定。印度方面担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一旦签订,将导致大批中国商品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经济造成压力。印度政府也对中方在谈判中一家独大的立场多有不满。
但印度远不是谈判推进的唯一障碍。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希望未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包含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条款的立场,也未能在16国中赢得共识。
有媒体报道,急于求成的中国几个月前曾提议先达成一项由13国参与的协定,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排斥在外,但立即遭到日本和多个东盟成员的反对。
中国努力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与此前奥巴马政府试图实现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最大的不同,当然首先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没有美国的参与,而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中国不在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集中商贸往来,而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议则范围十分广泛,包含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交流、劳工保障标准、环境保护等内容。
美国退出“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之后,日本推动与相关国家修改原协议,签字建立了由11国组成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日本同时也没有缺席中国努力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
文章来源:法广RFI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