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能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开心,事业就会长久的成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9月12日讯】这个话题的灵感来自于两个朋友,其一是一个90后的小孩,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先后供职于高盛和华平资本,工作才3年,他就开始和人合伙开私募基金了。我先来介绍一下他的赚钱套路,Pre-IPO,特别是中概股的Pre-IPO。大家知道,IPO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够顺利的被抢购一空,但是投行收了人家那么多的上市辅导费用,就要承销,最后卖不完的通常还要自己包销。
于是,上市过程到了最后阶段,投行会带着自己辅导的上市公司,四处宣传,也就是所谓的路演,然后找一些有实力的机构来做基石投资者,在IPO之前就把要卖的股票先卖掉一部分,以确保IPO的成功。他因为有在高盛和华平工作的经历,所以有资源能够拿到一些Pre-IPO的份额。拼多多上市以前,我还帮推销过。我问他,如果Pre-IPO,上市即破发亏了怎么办?他说投行会在别的机会里给你找回来。基石投资者都是投行的关系户,是来帮投行顺利完成承销的,如果次次亏,关系就坏掉了。他说,投行要想长期赚钱,就要上市企业、投行、以及基石投资者都开心。
另一个故事来自于我的保险销售经理。她本来是全职家庭主妇,把儿子送去加拿大读书以后开始销售保险,很快她的保险做到了全广州前十名的水平。除此之外,她还兼职开了一家高端花店,活成了女人们羡慕的榜样。她最厉害在于,我们都知道她做保险,但是她的朋友圈只有花店的鲜花,她见面几乎不谈保险的事情。她就有本事,让别的保险销售辛苦推销了保险,顾客找不推销保险的她来完成签单。那么她的秘诀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大家开心就好了”,这是她的原话。
我认识很多人,本是厌倦了俗世种种尔虞我诈,才投身资本市场。看起来,资本市场上也真处处强调量化,强调理性的力量。人情世故似乎在投资成功的影响成分很小。但是真的如此吗?
曾经有次去调研,有个国有企业的高管忍不住问一位年轻的投资者,“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令人脊背发寒。外部投资者,大股东,上市企业高管,并不是天然的统一战线。商品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在资本市场收割投资者不是赚钱更简单吗?企业赚了钱,大股东赚大头这没毛病,但是人家为什么要让你赚小头?自己全拿不是更好吗?
从这个角度出发,个人投资者,要么选择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要么就买ETF基金。要是单独因为一家企业很低估就重仓买入,那是还是有危险的事情,我见过不少私募基金,买了上市企业的股票,买成了十大股东,但是和上市公司0沟通,0现场调研。以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来看,是高估了人性,也高估了自己。大股东怎么想,高管们怎么想?如果都一无所知。如果他们都不开心,他们很有可能会让你付出巨大代价。
安邦那么大的机构,万科,招商银行的股票,价值看错了吗?但是管理层和创始人不开心。许家印,姚振华那么有钱,买了格力电器的股票,董小姐不高兴,价值是有了,但到最后好赚钱吗?
2018年,我们自己的基金管理显著加大了和上市公司的沟通,有些沟通卓有成效,我们投桃报李,在自媒体上无偿宣传其公司价值,比如说融创的股东大会就非常欢乐,大家都跑台去和老孙合影。这一年下来,我感觉公司现况越是不好,越是天时不利,去沟通的效果就越好,人和的工作就越是事半功倍。当然,也有些公司傲慢拒绝沟通,我们会默默卖出止损,不再关注。
在确认公司有价值的前提下,积极交流思想,互相体谅,用真诚打动对方,让所有人都开心,是我2018年最大收获,作为基金管理者,我也希望最后能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开心。我想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长久的成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