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运动延烧2个多月,“港漂”Kris表示,陆港矛盾下,多数港漂对于运动冷感、反感;而且举报潮的“白色恐怖”也让港漂噤声。(图片来源 :李天正/看中国摄影图)
【看中国2019年8月25日讯】香港“反送中”运动延烧2个多月,身处香港的大陆人是如何看待这场风暴?“港漂”Kris表示,陆港矛盾下,多数港漂对于运动冷感、反感;而且举报潮的“白色恐怖”也让港漂噤声。
港漂被北京操纵而误解反送中
据《CNA》报导,“港漂”泛指从大陆赴港留学、就业的群体。从2003年起,香港政府透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和“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等政策,吸引大陆人才来港。据统计,在2015年每100名香港居民中,就有1人是“港漂”。
Kris形容自己是“支持香港争取民主的中国人”,同时也希望中国能逐渐走向民主。所以,她都密切关注反送中运动走向。
7月之后,示威者逐步升级行动,大陆官媒经过大半个月噤声后,便开始批评、污蔑示威者是“暴徒”。Kris发现,港漂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许多人纷纷情感归队。
Kris说,自己的工作经验,使她有机会逐渐融入香港社会。她发现,陆港之间一系列政治、社福和民生的冲突,才是构成两地矛盾的成因;在她知道这些成见与偏见并非针对自己之后,才逐渐释怀。
但Kris也指出,并非每个港漂都能有这样的境遇去融入香港。因为许多人即使身处香港,仍选择和同胞交往,对在地社会保持距离,抱有戒心。此时,在大陆官方号召下,任何争取自由民主的行动,都容易被港漂们误解为“港独”。
让人害怕的是“举报潮”——白色恐怖
真正让Kris害怕的,是接下来的“举报潮”。在7月下旬,有人在微信上传了参加游行的照片,随即被人举报了。
Kris之后花了几天时间,反复整理自己的好友名单,并把不信任的联络人都给删除;同时,也将朋友圈中所有和运动有关的文字和图片全删掉。
“来到香港4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白色恐怖。”Kris说,“我不怕沟通,也不怕争吵,但我真的怕白色恐怖,担心自己会因言获罪。”为了自己和仍在大陆的家人,她决定不在微信上表态。
Kris表示,自己来自“看人民日报”的家庭,家人都在体制内工作。但是她形容自己的父亲是“开明的建制派”,能和她理性讨论大陆的社会议题。
来香港以后,Kris趁一次放假回家,尝试对父亲解释当时新成立的“香港众志”并不是“港独”。但是父亲却完全无法接受,谈话不欢而散。从此,她知道香港政治仍是家中的禁区。
Kris还说,自己并未向家人透露工作的细节,几个采访激烈抗争的周末,她都是跟家人称自己“在家里休息”;而身边支持运动的港漂们,也多半这么做。
Kris表示:“我们一方面不可能放弃工作,放弃香港;另一方面也不想影响家人,让他们担心,因此,只能选择和家人保持一个疏离的状态。”
自己已经是个“精神上的香港人”
这几个月下来,Kris也感觉身分认同遇上困境。以往,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支持香港争取民主的中国人”,但经过之前的举报潮之后,她开始对“中国人”的认同有所迟疑。
“我原本以为只是有堵墙在那儿,大家有话没法说。”Kris说,但在“猎巫式”的举报潮中,她却感觉到来自同胞的恶意,让她相当沮丧。
Kris说,在香港生活的这些年,对自己的精神价值影响相当深:她很羡慕香港人对在地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钦佩港人愿为他人争取权益,并作出牺牲的态度。她笑称,自己已经是个“精神上的香港人”。
但同时,她也明白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身分无法改变,而且自己在陆港两地生活的经验,更能让她理解两方矛盾的内涵。作为一个港漂,她仍希望能搭起两个社会之沟通桥梁,理性讨论;然而,复杂的现实已使她感到身心俱疲。
在资讯落差与民族主义的催化下,陆港两地对“反送中”的态度大相径庭,而像Kris如此希望促成双边沟通的港漂,注定成为两方矛盾下的“磨心”。乱世之中,该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分认同,这是港漂群体悬而未决的难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