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勤学 阎锡山的最后十年(图)
阎锡山生前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网络图片)
阎锡山在人生最后的十年时间里生活很规律:每天早晨7时起床,早餐后便开始写作;午饭后,休息两小时,然后座谈、看书或思考;晚饭后,他喜欢一个人到野外散步;回来后,便拿出一本书来,慢慢阅读。阎锡山对日常饭菜要求很低,一日三餐主要以白菜馒头为主。
“有大需要时来,终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这是阎锡山给自己写的挽联。
1948年12月8日,阎锡山乘飞机离开大陆来到台湾,直到1960年5月23日在台北病逝,阎锡山把自己生命最后十年留在了台湾。那么在台湾的最后十年,阎锡山都做了什么呢?
阎锡山刚来到台北时,一直担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在蒋介石成立“国民党改造案研究小组”两个月后,此时已是淡泊名利的阎锡山又辞去了行政院长的职位。至此,这位民国以来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人物彻底告别了军政舞台。
1950年9月,为了脱离政治生活的骚扰,阎锡山移住台北阳明山偏僻的山麓,开始长达十年的半隐居著书立说的生活。阎锡山曾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他居住的地方,“其地为废耕之茶园,杂草及胸,道路坎坷,无电灯电话,饮用山泉,距山仔后公路步行三十分钟,建筑茅屋,从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芦’名之。”
虽然阳明山环境很好,空气清新,但是地处偏僻,连最起码的生活设施如电灯、电话都没有。不过阎锡山根本不管这些,为了适应这里的生活,他让人把房间用建成类似山西窑洞的风格,以寄讬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另外还将自己居住的房间命名“种能洞”,原因是“此窑洞命名为种能洞,因我(阎锡山)向以种能观察宇宙,为配合我的宇宙观而名之。”
前面说过,阎锡山在台湾最后十年主要以闭门谢客写书为主。在这十年间,他先后写了20多本书,这些书籍的主旨思想是“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1960年元月,阎锡山的《三百年的中国》一书终于完稿,随军开始重新研究《二十五史》及《十三经》,然而死神却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终年78岁。阎锡山生前曾留下遗嘱,“一、一切宜简,不宜奢;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木;四、早日出殡,不要久停;五、不要放声大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记第100段和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选作的《补心录》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