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开始救国企释放什么信号?(图)
近期,官方对国企不断施以援手。(图片来源:daizuoxin/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7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7月9日,中国官媒报道称,国企重组整合潮起下半年大戏接连上演。近期,官方对国企不断施以援手,数百亿的债券发行、提供资金流动性支持等。
国企重组、520亿企业债和流动性支持
7月9日,据《新华网》报道,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至此,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正式由97家变更为96家。
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以丝绸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集团。官媒称,中丝并入保利求脱困。审计署公布的2016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显示,资产总额52亿元(人民币,下同),负债总额50.71亿元,所有者权益1.29亿元,资产负债率97.51%。
另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俗称“北船”)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俗称“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
除了重组增加资产外,日前中国发改委核准同意7家国企发行520亿元企业债;此前6月13日,中国发改委核准同意30余家、总额1,400亿余元企业债。
通常国企债券的评级会高于民营企业,国企债券的发行利率也会低于民企,这实际上扭曲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这背后的逻辑关系就是,国企是政府的企业,即使出现经营不善甚至发生风险,政府都不会不管。这实际就形成了政府对国企债务的隐性担保,但却埋下了巨大风险和隐患。
在7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流动性支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如果证券公司面临重大流动性风险,将允许它们申请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大部分证券公司股东都有国企和央企背景,甚至有很高的行政级别。例如,副部级的银河证券就是中央汇金公司旗下投资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表示,中美贸易战发生之后,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员工失业,并且很多理财产品爆雷,对中产阶层的冲击也很大。现在,中国经济岌岌可危,国企在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北京试图“做大做强国企”以抵挡内忧外患。
独特体制中的中国国有企业
有网文解析国企和央企的区别:国有企业的概念很简单,就是国家有股权的企业。股权会分散在不同的最终持股人手里,这些持股人包括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资委、财政部、地方财政局、某些集团公司、中央汇金公司等。
央企是国有企业的另类概念,所谓央企就是人为划分出来的、被官方认为更重要的近百家企业,由国家部委代表国务院直接管理,持股人一般都是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等。
这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党的领导”,这个是凌驾于股权之上的,并且是和现代企业制度矛盾的。一般可以这么理解,“党的关系在哪,就归哪管,就是哪的企业,无论股权再低、哪怕没有股权”。
政府的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地位。自中共建政以来,从剥夺民族资本主义的资产开始,建立了所谓的“国企”。但很快,中国所谓的国企,就成了“党企”,成了共产党的私人钱包,和直接从中国民众头上攫取利益的收款机和自动柜员机。
尤其江泽民在位时期,以贪腐施政。国企与金融系统被江泽民利益集团长期垄断和操控,特别是石油、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系统等都是江泽民利益集团重要的 “钱袋子”。中国资本市场的异动和国企改革的艰难推进,都江泽民利益集团有着直接的关系。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博士在其《赤龙的钱囊》一书中写道,中共领导层声称要“啃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这种下决心、啃骨头的表白显示,整合国企是一场艰苦的作战,会触及许多既得利益集团人士的利益,也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反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