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新四军军长叶挺两次离军出走(图)
左起: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在新四军云岭军部。(网络图片)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囚禁,他曾作诗概括当军长以后的坎坷经历:“三年军长,四次辞呈。一朝革职,无期徒刑。”其实,在短短3年的军长任期内,他先后5次要求辞职,其中两次离军出走,原因究竟是什么?
早年脱共不受信任 无法行使军长职权
让叶挺觉得难以履行职责的根本原因,是他早年主动脱离了共产党。1927年底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受到了不公正批评,离开中共的党组织,在海外度过了十载流亡生活。
全国抗战爆发前夕,叶挺与脱离了多年的中共取得联系。1937年9月28日,他被任命为新编第四军军长。但作为一支中共领导的军队,新四军自然要完全掌握在项英等共产党干部的手里,战略方针都由他们制定。党外人士叶挺想要成为军队名副其实的统帅,是项英无法满足的。叶挺也曾努力改善自己的地位,他在1938年6月向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建议在新四军组织一个委员会,共同商议军政问题。但只要叶挺与中共的关系没有实质的改变,他仍然只是一个党外盟友,对新四军决策层不可能进入太深。况且项英还是担任委员会的一把手,继续位居叶挺之上,叶挺依旧感觉无法行使军长应有的职权。
另起锅灶 曾回乡组织一支武装队伍
1938年7月28日项英前往延安参加会议,过了约一个月,叶挺发电报给周恩来等人,表示准备辞职。在周恩来等人的挽留下,叶挺坚持了一个月,9月30日他发电报给项英,说“我拟于下月初”到顾祝同那里去一次,“如能请准假,则返香港视察各方情形”。项英随即从延安赶回皖南。
项英还在路上的时候,叶挺也离开云岭去外地,走前给项英留下一封信,说“居士不适当一个大庙的方丈”。10月22日,项英回到了云岭。第二天叶挺也回到了军部。项英主动去拜访叶挺,劝他打消辞意。但叶挺去意已决,要回到已遭日本入侵的老家广东组织武装打游击。可能是因为“不能改变现行制度”迁就叶挺,在这之后,周恩来等人并不坚持要叶挺回新四军。叶挺离职后回到广东,国民政府广东负责人余汉谋立刻委任他官职,叶挺很快拉起了一支武装。蒋介石害怕这支队伍成为第二个新四军,下令撤销对叶挺的任命。与此同时,蒋介石向中共方面表示,要另行委派新四军军长。
党内不被信任 “一把手”仍被架空
蒋介石再派一个军长来,只会是个反共分子。延安忙致电周恩来,让他把叶挺约到重庆谈话,“要叶挺向蒋表示愿回新四军工作”。周恩来在1939年1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建议,把项英和叶挺在新四军委员会的职务颠倒一下,“叶正项副,项实际上为政委”。书记处回电同意周恩来的想法,并指出项英可“多注意新四军总的领导及东南局工作,而将军事指挥与军事工作多交叶办”。周恩来告知叶挺中共中央对新四军委员会的新安排,并要同去皖南送他回工作岗位,叶挺终于同意重归新四军。
但只要叶挺和中共的实质关系没有改变,就不可能真正参与中共对新四军的关键决策。这年9月,叶挺为新四军经费和编制问题去了重庆,因为蒋介石不肯增加新四军军费,他第三次提出辞职,才换来国民政府多拨了一些经费。心绪烦乱的叶挺去了香港、澳门,明确表示不想再回新四军了。项英派人到澳门请叶挺重新工作,叶挺返回重庆,但仍说:“我今天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情况如此复杂,却要我担负这么大的担子,我实在干不下去了。”经过周恩来的说服,叶挺在1940年8月回到云岭。
皖南事变前最后一次提出辞职
1940年12月29日,叶挺突然给延安发去电报,向毛泽东、朱德提出辞职。这是叶挺的最后一次辞职。项英找到叶挺,弄明白叶挺这回辞职是因为看到了毛泽东12月26日那份痛批新四军领导的电报。
收到26日电报的时候,项英曾犹豫过要不要拿给叶挺看。电文内容十分严厉,向党外的人展示似乎不大好。可如果不给叶挺看,日后被他知道只怕又引起误会。况且这份电报事关转移北上的大事,不能不让军长知道。此次中央来电虽然是批评新四军的领导,但首当其冲的无疑是项英,与置身党外的叶挺的关系可以说不算很大。想过这些,项英决定把电报交给叶挺。事实证明,他起初的担心并非多余。
叶挺告诉项英,自己辞职决不是要逃避责任和斗争,只是根据历史的教训,他既然无能力担负起对全军的重大责任,就不要等负不下来的时候再作抉择。叶挺说的历史教训,应该还是指待在新四军里的种种矛盾和尴尬。项英忙向这位名将解释党对他的信任,谈了一个上午,叶挺终于“暂时打消”辞职之意。此时离皖南事变的爆发只有几天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