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到了退休年龄,为了不想造成家人负担,会坚持继续工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娘家父亲在两年前又开始从事新的工作,即将年届七旬的他,早已过了法定退休年龄,却还是坚持继续工作。劝父亲不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仍旧拗不过父亲的固执。
“我要继续工作才行,不想造成你们的负担!”
父亲总是说,他这一生的目标就是努力赚钱,让妻小不必挨饿受冻、可以栽培孩子念好的学校、好好侍奉父母。白手起家的他,比谁都还要拚命认真工作。
童年的记忆里,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早上起床眼睛还没睁开,父亲就已经出门上班;直到晚上睡着后,父亲才下班回家。就算是周末假日,也时常得工作加班,上班的日子比没上班的日子还多,父亲在家时反而还会觉得有点不习惯。
父亲成天没日没夜地工作,连旁人看了都觉得累,更何况是他本人。辛苦努力赚来的钱,只为了养家餬口,让妻小吃饱穿暖、让父母衣食无忧。即使有剩余的钱,自己也舍不得花,一点一滴存起来,帮子女们准备结婚基金,这是他一辈子努力工作的目标。
“至少不要让你们将来为了养我还要过得这么辛苦!”
其实不光是只有父亲这样,在婴儿潮世代出生的中生代父亲们,大部分都是如此。他们除了要抚养年迈的双亲外,还要养育妻小,但自己却不希望小孩长大了还得要抚养自己。也因为这样,这个世代的人被称作是“三明治世代”。
父亲说他不希望让我们将来还要背负抚养父母的经济负担,而我也是如此,也一样不希望造成子女的负担,不希望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
把最好都留给孩子
犹记得学生时期,每到父母节时,总是会琅琅上口哼唱着一首歌名为〈母亲的心〉的歌。这首歌据说是在一九三○年代后期所创作的歌曲,印象中歌词的一部分是这样唱的:“您总把最好的都留给我,无私为儿女付出一切,母亲恩比山高比海深,母亲的牺牲奉献真伟大。”
歌词的内容唱得一点也没错,吃鱼的时候,妈妈总是会把鱼肚里最鲜美的肉放到孩子碗里,自己吃鱼头;削苹果的时候,她总是把最香甜可口的果肉留给孩子,自己吃果皮;每到季节变换的时候,都会帮孩子添购新衣,自己一年四季都穿一样的衣服。
“妈妈呢?”
每次问她,她总是笑而不答。
教我们唱这首歌的老师,也是告诉我们:“父母亲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因此你们要好好用功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因此,为了报答父母,我认真念书;为了报答父母,我努力当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然而,这么做却与原本想感谢父母的心意背道而驰。比起感谢父母,更多时候其实是害怕父母对我感到失望。并不是因为考试考不好而难过,而是会先想到父母一脸失望的样子,心里面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对父母会产生一种“心理债”。
女性学者朴慧兰曾说,当妈妈的照顾孩子,也要懂得照顾自己。我们总以为爱孩子就是要为了孩子牺牲奉献,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因此会认为那些稍微有所保留的妈妈,是自私自利、缺乏母爱的妈妈。
朴慧兰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奶奶,她所说的是上一代的妈妈们,在这类牺牲型妈妈们底下长大的我们,心里面的负担是很沉重的。直到后来才知道,并不是为了子女牺牲奉献才是所谓的好妈妈,妈妈的过度牺牲,反而会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就如同诗人慎达子所说的一样,牺牲型母亲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希望不要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希望孩子和我之间能够维持着互相感谢、互相支持的关系。如果要这么做,就必须先从我开始,放下所谓的“牺牲”。当放下牺牲的信念后,才不会对孩子说出:“你知道妈妈为了你有多辛苦吗?”孩子才不会一辈子都在“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而努力。
不当牺牲型母亲,而是当一个懂得爱自己的母亲。生活的重心不该每天围绕着孩子转,只要有尽心尽力照顾好孩子就好,该适时放手就放手,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我也有我自己的人生,彼此互相尊重,像这样健康的亲子关系才是我想要的。
本文整理、节录自金雅缘《妈妈不只是妈妈》一书。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責任编辑: 聆风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