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独特的体裁。(绘图:志清/看中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神传的汉字更是极其玄妙。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有一种诗词不仅可以正着读,倒着读亦是一首绝妙的好诗。这就是“回文”诗。
回文诗的起源
回文诗,是因为句中词语反复使用,词序又恰好相反,而造成一种周而复始,首尾回环的妙趣。关于回文诗的起源,大概是始于晋代苏伯玉妻所作的《盘中诗》。在历代流传下来的回文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前秦女诗人苏蕙的《璇玑图》。现存的《璇玑图》由八百四十一字排成“文字方阵”(中央一“心”字为后人所加),纵横各二十九字,读法上纵、横、斜、正、反读、交互读或退一字、迭一字、四角读等均可成诗,得三、四、五、六、七言诗不等,如今统计约可得诗七千九百五十八首,因此有“情诗八千”之说,可谓是回文之千古力作。
苏蕙与璇玑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下面,小编选录几首回文作品,来体验一下回文的神奇魅力吧!
一、《记梦回文二首》
(宋)苏轼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倒着读: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云凝水咽歌。
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倒着读: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元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那天,苏轼在梦中用雪水烹小团茶(此为宋代福建北苑精制的“贡茶”),席间有美人歌唱助兴,自己也在梦中作了首回文诗,但醒后只记得“乱点余花唾碧衫”这一句,意用“飞燕唾花”典故,然后又依此句写成这两首绝句。苏轼这二首回文茶诗,最妙的是景物不改,但意境皆相似。
注:此为通体回文诗,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二、《题金山寺》
(宋)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着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诗描写了金山寺所处的环境地位和晚景,由低而高,由近而远;若是倒过来读,又是由高而低,由远及近的绝妙好诗,另有一番滋味。回文中的意境越展越高、越翻越远。巧妙暗藏的叠字在回文中展露,更加深了情思回环反复荡漾的韵味。
注:此为通体回文诗。
三、《题织锦图》
(宋)苏轼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倒着读: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梧桐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注:此为通体回文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四、《两相思》
(宋)李禺
正读为《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为《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回文诗妙就妙在顺读是一首思妻诗,倒读是一首思夫诗,两首诗互相映嵌。一边是夫忆妻、父忆儿的情境,“壶空怕酌一杯酒”中‘壶’就象征着一家之主。当转成儿忆父、妻忆夫的情境,“杯”则象征着妻子怕空壶。
注:此为通体回文诗。
五、《菩萨蛮‧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腕藕,藕腕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注:此为双句回文诗,每一句都可倒读成为下一句。
分径花光清气爽,纷纷雨思绮文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六、雨后戏题回文诗
(清)爱新觉罗‧玄烨
云收晓景霁烟开,曲槛香凝露染苔。
分径花光清气爽,纷纷雨思绮文裁。
倒着读:
裁文绮思雨纷纷,爽气清光花径分。
苔染露凝香槛曲,开烟霁景晓收云。
康熙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精通“国学”与“西学”,亦有诗文传世,在回文的领域里,也留下了这么一笔。此诗虽为“戏题”,但正反两读流畅,皆可成七言绝句。
注:此为通体式回文。
七、《菩萨蛮》
(清)纳兰性德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注:此为双句回文。
責任编辑: 唐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