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养老金没了(图)
80后的养老金没了(图: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4月14日讯】一则养老精算报告,让朋友圈炸开了锅。
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预测,未来30年中国的赡养率将翻倍。2019年当期养老金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不过到2028年,当期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为负1181.3亿元。
根据报告的测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随后这个数字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结余的可能性。这个消息,引发了普遍的忧虑。
社会养老金根本无法解决我们未来的养老问题,这个事实,孙老师其实早就提醒过大家。
都想养儿防老,但是“儿”没了
社会养老金的本质就是“寅吃卯粮”,用当代人的钱来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费用。养老金计划就像是普通家庭“养儿防老”的扩大版。
我们可以把整个社会想象为一个巨大的家庭,上一代退休的人就是家里需要花钱的老人,还在工作的人就是家庭里的子女,子女每个月从自己的收入里扣除一部分钱,作为给老人的生活费。
因此,养老金够不够用这个问题,主要看两方面:第一,供养老人的人数够不够多;第二,这些人是否能工作足够长的时间来负担老人的开支。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的人口的增长变化来观察中国的人口结构,从而推知养老金变化背后的支配规律。
在1980年到1989年期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到了历史最高峰值。1981年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1.8‰,之后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增加,到1987年来到16.6‰。
90年代之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开始不断下降,从1991年的12.98‰下降到1999年的8.1‰。进入21世纪,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保持在7‰以内。近年来,由于老年人寿命的增长以及养孩成本的提高,人口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4到5‰左右。
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养老金的结构必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和增长速度,根源在于不同年代人的出生数量有很大的差距。
从1965年到1975年,由于鼓励生育的政策影响,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在2千万到2千5百万以上。这段时间至少累积了2亿以上的人口,是历史上人口最集中出生的时期。我们把它叫做“第三级人口阶梯”。
随后,在1980到1990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出生迎来了第二次高峰。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行,控制了生育的数量,但由于60年代的“父母辈”基数太大,80后一代的总量仍然是比较多的。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在2千万以上。
但是这一次人口出生的峰值和出生总量都低于第一次人口出生潮。我们将这十年称为人口总数第二多的“第二级人口阶梯”。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新生人口呈现“断崖式下跌”。人口出生量每年保持在1千5百万多一点,也就是说,90后这一代人的数量,一共比80后少了至少5千万以上。这十年,可以称之为“第一级人口阶梯”。
这三级人口阶梯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从社会养老的关系来看,位于下一级阶梯的人需要承担上一级阶梯的养老负担。第二级要承担第三级的养老负担,第一级要承担第二级的养老负担。
相邻两级阶梯的高度差距越小,社会养老的压力就越小,相反,相邻两级的高度差距越大,社会养老的压力和风险就越大。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可能性就更高。
养老困境根源于“人口阶梯”差距过大
在中国的人口阶梯中,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差距不大。但是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差距非常大。
现在普遍逐渐成熟、成为社会支柱的“80后人士”,站在了“二级阶梯”之上。他们即将要承受“三级阶梯”的60后和70后退休带来的养老金缴费负担,与此同时,在80后退休的时候,为80后的养老金“接盘”的人数却大为减少。
到2025年,第一批60后开始进入65岁的退休年龄。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量时代彻底终结,持续三十年的经济存量时代全面来临。由于80后一代人和65至70后一代人的数量差距并不大,社会养老金虽然面临亏空,但还是勉强可以支撑。
到了大约30年后,80后进入退休阶段,人口总数较少的90后和00后一代人恐怕是难以负担80后庞大的社会养老金。也就是说,从“第二级阶梯”跨越到“第一级阶梯”的时候,由于阶梯之间差距过大,下台阶的人(退休人员)会摔一个大跟头。迎接他们的,可能并不是其乐融融的退休生活,而是生活开支紧张、医疗费用无力负担的晚年困境。
社会养老金的未来困境,我们看得到,有关部门肯定也早已经意识到。他们当然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然而,这些方案只能是转移或者延缓问题的爆发,无法根除问题。
通常来说,国家会用推迟退休年龄以及降低养老金支取额度这两个办法来应对社会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但是,延迟退年龄恐怕也很难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很可能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就面临着被裁员失业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不少科创公司把裁员的目标定位在35岁员工,人到中年说不定就饭碗不保。
此外,现在45岁以上的人士几乎不可能在职场上应聘到工作,除非是企业高管人才。对普通人来说,延迟退休的办法起不了太大作用,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人到中年的时候不至于失业,提前成为社会的负担。
国家降低养老金支取标准也是一个方法。不过,这实际上等于是减低了退休人员的实际收入,以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来维持养老金体系的运转。
我们通过“养老金替代率”这个指标来看,会发现我们的养老金其实是非常不足的。
以现在的标准而论,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也只有45到50%左右,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36个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等国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都在60%甚至70%以上。
养老金替代率数据表示了老年人退休后收入“缩水”的情况,中国的缩水情况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比较严重的。
如果以后国家进一步下调养老金的支取额度,中国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还会进一步下降。等到80后退休的时候,手里本来就不多的养老钱还会进一步缩水,生活质量只会越来越低。
什么人需要商业养老金?
看来,寄望于天上掉馅饼是不现实的。那购买商业养老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
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来搞清楚现在到底是谁在购买商业养老金。
根据国际刊物《社会政策管理》上的一篇研究报告,在中国购买商业养老金的实际上是同一种类型的人。
首先,普遍购买商业养老金的肯定不是公务员,他们依靠政府及事业单位养老金已经可以达到超过60%养老金替代率,此外还有不少隐形的退休福利。这部分人占养老金领取者总数的5.6%,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福利待遇最好的人。
其次,购买商业养老金的也不是国有企业员工,他们的养老待遇包括国企的基本养老金以及额外的职业养老金。这两部分加起来,替代率甚至会超过60%。这一部分人占总数的5.6%。
再者,购买商业养老金的也不可能是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居民,虽然这一部分人占领取养老金总人数的61%,属于主流人群。但他们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退休后只能依靠城乡基本社会保障金勉强生活,养老金替代率低于10%。
真正对于商业养老金有刚性需求的,是私企员工、经济状况较好的自雇人士以及富裕的城市居民。
他们的养老构成分为三部分:第一,企业的基本养老金;第二,社会基本养老金;第三,自己购买的商业养老金。这三部分加在一起,让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超过了50%。仅次于国企员工和公务员。这部分人士占养老金支取人数总比例的约7.7%。
可见,中国养老金的分配呈现出“金字塔形”,分配不均。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其养老金的构成也不一样。
你不妨判断一下,自己是属于哪个层级的人呢?公务员、国企员工、私企员工还是广大的城乡居民?显然,后两者所占的比例更大。
对于80后这代人而言,选择进入私营企业甚至是创业奋斗的人数比例远高于上一代人,因此,如果你是一个80后,那么你落在金字塔“第三层”,即私营企业员工和自雇人士这一层的概率较大。
这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阶层。比起国企人士和公务员,你的福利显然不如他们好,但比起穷人来说,你的收入更高,对生活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也拥有更多的养老自主权。
统计显示的实际结果也符合上述的推断,城市里的私企人员和自雇的人士是商业养老金的主要购买者。
这个阶层的养老策略在于:用购买商业养老金的办法来补充社会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养老金的不足,实现“组合式养老”,以此来解决养老金替代率过低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社会养老金的支取比例逐渐下调,商业养老金所占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
养老金的“见底”再一次说明,80后的养老已经“人在囧途”,“组合式养老”的方案迫在眉睫。但如果今天的有一些人还对此漠不关心,不提前做任何规划,那么未来当你年老退休的时候肯定会受到生活最残酷的惩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