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者都会将圣贤的教诲彻底地贯彻到其生活之中。(图片来源:志清手绘/看中国)
古代之真儒者对先圣之经书都是敬畏有加,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着一个儒者的风范,这也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态度上,因此远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发扬正道 针砭左道
后魏时代的刘献之自少年时就一直好学,尤其精通《诗经》、《左传》。他博览群书,每见到名家、法家的著作,就会马上合上书并讥讽地笑着说:“假如杨朱、墨翟之流不作这种书,千年之后又有谁会认为这种书是被人需要的呢。”
刘献之曾经对自己亲近的朋友说:“我读了屈原的《离骚》之后,认为他本来就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死了一点也不可惜。”当时有人要跟他学习,拜他为师,刘献之就对他们说了下面一段话:
“虽然立身之业有百行各不相同,但是最根本的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四科中应以德行为首要。你如果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关怀爱护你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能够对国家忠诚、为人办事守信誉、谦逊和蔼、礼让待人,不用你走出家门,你的名声就可以远播天下。
假如你不能向上面说的那样去做人,虽然你或闭门苦读、或恭恭敬敬地拜师学业,至多也只能做到博览群书、增加你的知识而已,只不过像堆个土龙乞求上天降雨一样,只是你幻想将来能功成名就。其实这样做对你寻求成就事业之道有什么益处呢?
孔子的门生们,起初也未悟到这个道理。后来看到孔子对此问题有所感叹,这才回到家里效仿着去孝敬父母、抚养兄弟的啊。天那!像孔老夫子的门生这样贤达之人,怎么在立身的道理上也觉悟得这么晚呢?”
由此,四面八方的学者都慕名来拜刘献之为师。刘献之对前来拜他为师的人感叹地说:“在淡泊功名这方面我比庄周老夫子还差得远啦。”坚持辞却来拜他为师的人。
谨记古训 端庄方正
范阳的卢景裕是太常卢静的儿子,又是司空卢同的侄子。少年时就喜爱安静沉默,喜爱阅读经史一类的书。他平日安贪乐道,从来不将名利二字挂在心上,因此自称居士。
卢景裕刚生下来时头上就生有一丛白发,共四十九根,由此小名叫做白头。他特别偏爱《周易》、《庄子》,并为这两部书作过注释。他四十九岁那年去世。
卢景裕性格端方严谨,虽然置身于幽暗的屋子中,也是正襟危坐、端庄持重。炎热的夏日,从来不袒露肌肤。就是与自己的妻子相对而坐,也如跟贵客一样的恭谨严肃。卢景裕做官直至中书侍郎。
不畏疲累读经书
唐朝时代有个人叫肖德言,他立志于学习先圣的经书。每当他要研读五经时,必先洗漱更衣,然后才正襟危坐地去阅读。他的妻子问他:“你每日都这样正襟危坐地看书,难道不累吗?”肖德言回答说:“对先师的著述要恭敬,怎么能畏惧劳累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