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究竟来源于什么?

【看中国2019年4月10日讯】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利息是来自于借款者投资的收益,如果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很多非经济学专业的人也赞同这种看法。那么,利息究竟来源于什么?

张维迎家的杏

经济学家张维迎讲过一个故事。他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偏僻的乡村。他家就有一棵杏树。每年杏还没有熟,他就摘了吃。到农历5月底、6月初,杏开始发黄了,但他们家杏树上的杏已差不多被他吃光了。他拿着最后剩下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别人家的杏都比他家的香甜可口。在他记忆里,他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后来张维迎上了大学。第一个暑假,他一到家,他妈妈端上来一大盘杏。他觉得这杏又大又甜,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杏。他问妈妈:这是谁家的杏,这么好吃?他妈妈说,就是咱自家的杏啊!

张维迎大吃一惊,他这才明白,原来他家的杏熟得晚,只要再多等十几天,就会变得好吃。

利息与时间

一些幼儿园会这样训练小朋友:给小朋友饼干,如果今天吃,就只给一块;如果可以忍到第二天吃,就给两块。幼儿园的做法和张维迎家的杏异曲同工。

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认为,利息来自于“不耐”。由于未来存在风险,所以当下的享受高过明天的享受。一个人越重视当下的享受,他的“不耐”越高,付出的利息就越高。

张维迎家的杏,多等十几天,就变得更好吃,那十几天,就是时间的回报,是利息。幼儿园对小朋友的训练,其实也是训练小朋友降低“不耐”。

经济学家费雪举过一个例子:工人被雇佣种树,得到5美元。几年以后,树长成,能卖10美元,那么工人是不是被剥削了5美元?费雪回答:工人并没有被剥削。他们如果放弃眼下使用那5美元,自己种树,几年之后同样可以得到10美元。多出来的5美元,就是对时间的回报。工人之所以不这样做,就是因为当下要花这笔钱。利息来自于克制自己的“不耐”,而不是来自于剥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