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出神通 为何只算刚入门修炼?(组图)
取经之路 修心为本
孙悟空跟菩提祖师修道二十多年,但这也只是刚刚入门修炼,在心性的问题与过关魔炼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续〈怎么可能!唐僧和孙悟空竟是同一人?〉一文。
修成正果,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作者在第一回的回目中就直接点明了这一观点:“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佛家有一个说法,叫“佛在心中”、“心即是佛”。并不是说心中有个佛,而是说要向内去修,向自己的心中去修,才能修炼成佛。
美猴王不管他历经多少历程,经过多少岁月,最终是在自己的内心中悟到了真法真道。
悟空虽上天入地,名注齐天,但意尚不宁。最终致使自己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真法真道在心中
你看他是在何处找到了须菩提祖师?书上说的是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心”字,人们自古就把心说成是“灵台”,而“方寸”指的也是心,“斜月三星洞”更不用说了,“三星”就是心字的三点,那个“斜月”就是一个卧勾。美猴王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找到修炼的真法就在于心。
正如须菩提祖师所说的看经、念佛如“壁里安柱”,参禅、打坐如“窑头土坯”。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扎扎实实的心性修持,万事皆空。
孙悟空跟菩提祖师修道二十多年,修成了太乙散仙,这也只是刚刚入门修炼,很多功能和神通都修了出来。但在心性的问题与过关魔炼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孙悟空就是心,有句话叫“心猿难缚”,人的心,思绪万千,翻江倒海,人心杂念丛生。没有本事的时候还好说,一旦有了本事,你看他上天入地,名注齐天意尚不宁。最终致使自己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好在这度日如年的五百年也让他番然悔悟。他对来劝化他的菩萨说:“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从而跟随唐僧修心去执,闯过重重魔难,终使妖仙成佛祖。
定心猿驱外邪
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中,师徒二人路遇名唤“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的六贼。悟空将其打死,却遭到唐僧的责备,悟空不能忍受而走。之后菩萨给了三藏一只紧箍儿,并一篇“紧箍儿咒”也叫“定心真言”。从而才管住了心猿。
作为一个人,我们通过身体与感官来感知这个世界,但在感知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心灵的侵扰,从而产生七情六欲。
悟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痛下棍棒打死他们。岂知只能治表不能治本,从修炼的角度来说,还是在向外去求,因此唐僧不领情。
要想去除这种侵扰,还得在这颗心上下功夫,真正的办法那就是“定心”,因此菩萨传授唐僧“定心真言”,也就是要去修那颗心,心正了,外邪自然也就不起作用了。从而做到眼看不喜,耳听不怒,鼻嗅无爱,舌尝不思,意见无欲,有身而无忧。作为修炼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管住自己的心。定下心后,心猿便会时时提醒肉眼凡胎的唐僧。比如在第四十三回中,唐僧因听水响心惊时,悟空说唐僧做不得和尚:“我等出家之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无论在哪一门正法修炼中,都是这样讲的,人在世间离不开神佛的看护。(以上图片来源皆为视频截图)
收意马改狂傲
人说心猿意马,心猿归正之后,那么意马肯定要收缰,在收伏白龙马这一回的题目中就有“意马收缰”之句。但收伏意马却颇费了些周折,原因为何?只是因为悟空的傲!
悟空就是傲,他就是来自“傲来国”的。封个弼马瘟嫌官小,要做齐天大圣,做了齐天大圣,又狂妄地要把玉皇大帝赶走。你看他在如来手掌心中翻觔斗,以为到了天尽头,留个记号也要写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傲慢之心,溢于言表。
这种傲实质上是因心中有对神佛的不敬,无论在哪一门正法修炼中,都是这样讲的,人在世间离不开神佛的看护。但人在迷中不知道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来自神佛的护佑,反而觉得是自己有本事。人一旦有了骄傲之心,可不只是对某人某事骄傲,而是在他所有的行为中都会体现出傲慢来。
《西游记》中讲,唐僧原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个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贬下界。金蝉子为何轻慢佛法,那不是他有骄傲之心才导致他轻慢的吗?最终的结果是被贬下界,从新修行。孙悟空的狂傲最后落的是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
在收意马的过程中,遇到的波折与困难,也就是要去掉唐僧与悟空的自大与傲慢。如果没有自大之心,那么遇到这一事件时就会像观音菩萨讲的:“那猴头专倚自强,哪肯称赞别人?今番前去,还有归顺的哩。若问时,先提起取经的字来,却也不用劳心,自然拱伏。”悟空欢喜领教,可见他已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