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对比古今国小课本 中共竟做了这件惊人之事(组图)

 2019-03-13 10: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对比古今国小课本中共竟做了这件惊人之事
与清朝末年《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相比,中共不仅教中国小学生“忘国、忘祖”,还有意割裂华夏源远流长的传统人文。(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翻开中国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的标准实验教材一至六年级语文课,会看到哪些内容?由于中共以无神论、进化论为标竿,以斗争哲学为指导,就连小学课本也成为共产理论宣扬的所在地,充斥着大量的政治色彩及低级趣味,比如狐狸养鸡、“我是一只小虫子”、革命形势、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出自六年级语文课《狱中联欢》)等内容,诱导学生为共产主义献身。人教版语文课还充斥着不少伪史内容,比如开国大典、长征、军神(刘伯承)、朱德的扁担、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小朋友崇拜大开杀戒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将其编纂在册,毒害华人子孙。

对比一百年多前,清朝末年《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共不仅数典忘祖,教中国小学生“忘国、忘祖”,还有意割裂华夏源远流长的传统人文。我们将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湖北官刷印局印刷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所呈现的礼仪典故,介绍给华人读者,再现悠远古风。

尊师重道从拜先贤开始

初等国文课第一课,从拜孔子开始。第一课内容为:

我拜孔子 我上学堂 皆供孔子 各处学堂

这是清末小学生上的第一课,既教小朋友认识古代先贤,也教他们行拜师礼。尊师的仪式,并非只是形式,以实际的行为表达对圣贤的虔敬和尊崇。

古时,把师并在“天、地、君、亲、师”的五尊之中,象征师者拥有崇高的位置。民间有谚曰:“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所以古时以隆重的礼仪表示对师徒关系的确认和保护。

古代界定“师”的涵义,包括几个层面。《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就是通过教授事物,从而使学徒认识到诸多美德的人。《韩诗外传》中称:“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知识犹如源泉,言行可谓表率的人,就可为师。

交友之道

国文课入选的交友之道,有第十九课的“戴笠之交”,内容为:

君乘车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

友人之间一旦盟誓,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无论日后是贫穷,还是富贵;是卑贱,还是尊贵,友人的情义不会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第六十二课的内容和上则异曲同工: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人之交友亦如是也

故当近君子远小人

这一课所述典故出自先秦著作《荀子・劝学》。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即使不用扶持,自己也能挺起腰身正直的生长;白沙落入黑土中,就会变得和泥土一样黑。人的交友之道,也是同样的道理。应当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典故中的蓬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似柳叶,子实有毛,所以也称“飞蓬”。蓬心狭窄而弯曲,通常比喻见识短浅,茅塞不通。也可用作谦辞。麻的茎杆非常笔直,挺直而上犹如箭杆。柔软弯曲的蓬草生长在麻丛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也能挺直的生长。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谯周(201年-270年)所著《谯子法训》,其中“齐交篇”也曾引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谯周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和交友如同白色的素丝一样,用蓼蓝一染就会变成青色。

他列举了四组例子,比如春秋时期的韩起与晋国贤人田苏,二人相处成就了好仁之名;战国时期甘茂跟随史举学习,在齐、秦两国立下显著的功绩;西汉初年,曹参拜道家高人盖公为师,辅佐国君成就了的清明安宁的治世;西汉窦皇后的两个兄弟窦长君、窦少君虽然出身卑微,但对有德行的师友恭敬有加,二人都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

第十九课、六十二课内容通过形象的比喻,简练的语言,教小朋友正确的交友处世之道,应当亲贤远佞,最终会利己利人。这些内容可谓是交友经典。

对比古今国小课本中共竟做了这件惊人之事
友的造字本义,表示两个人结交,互相协商,互相鼓励,同心协力。(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兄弟之友

第五课内容是:

我为尔之兄 尔为我之弟 彼为我之友 亦为尔之友

友的造字本义,表示两个人结交,互相协商,互相鼓励,同心协力。据《释名》介绍,“友”的本意是“有”,相互保有的意思。《说文》则认为,友是爱的意思,志同道合可为友。《周易》认为,友包含着同心同德,合起来的力量如同锋利的刀剑,可以切断坚硬的金属。

所以在古人的视野中,友的分量,不单是指表面的友好、友情,还包含着深刻的内在精神。

不做“非礼”之事

第十二课内容: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一课内容出自《论语》与《三国志》。其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颜渊》。颜回向孔子请教“克己复礼”的具体作法,孔子就为他说了这番话。颜回说:“我虽然迟钝,也会遵照这些话去做。”非礼,不合礼仪,失礼,有不尊敬他人之意。凡是不合礼义的事不看、不听、不说、不做,能使眼神正、心正、身正。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备去世之前,为其子刘禅留下遗诏,其中就有这一句。刘备劝勉刘禅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做,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做。惟有进修德业,将来好有所作为。

崇尚五德再树风骨

对小朋友来而言,单纯的讲“仁、义、礼、智、信”未免有些抽象。初等国文课第五十三课内容,以雄鸡五德,形象的诠释“仁、义、礼、智、信”的意涵。

课文内容为:

古人谓鸡有五德

头戴冠文也

足傅距武也

敌在前敢闯勇也

见食相呼仁也

守夜不失时信也

这一课内容典出《韩诗外传》。以雄鸡高耸的华冠,比喻文士鸿运当头,顶戴冠帽。距是鸡脚后面突出的足趾,形似支起的叉,很像古代的一种兵器,表现雄鸡的威武。如果遇到劲敌,鸡敢于面对“强权”,保护弱小,很是勇武。鸡见到食物,通常不会独自享用,一定会叫来其它的鸡一起分享,很有仁心。雄鸡守夜司晨,每天都很守信,准时唤醒沉睡的世人。这五德也支撑着中华风骨,代代相传。

清末小学初等国文课所学的内容,既广博,又深刻。此外,基本的礼仪中还包括,身为人子,出去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时也要第一时间禀报父母,不令父母担心。在基本的礼节中,比如向尊者作揖,一定将手举到眼下行礼;向长辈作揖,将手举到口下;与平辈作揖,要将手举到心下的位置。虽然举手简单,但是对人的敬意深含于心,即“手随身起义于当胸”。

在中共党文化的语言系统中,中国古代被打上“落后、封建、迷信”的标签。中共曾说,中国不能举行普选,是因中国人素质低下落后。国人的素质真的低下吗?

回溯一百多年前,一览清朝末年的小学国文课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仁义礼仪,处处敬人为先,这样的教育内容非常亮眼。这些基本的礼仪和伦理,均是效法圣贤爱人之道,教育小孩在家为孝子,在外为君子。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作正人君子的种子。这样的传统教育,才是华夏的风骨所在。

 

参考资料

《太平御览》卷406/卷404

《韩诗外传》

責任编辑: 轻描淡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