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领通天 谢静宜如何受毛青睐爬上权力顶峰?(图)


谢静宜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毛和江青的共同心腹。(网络图片)

按:谢静宜是毛泽东身边身份特殊、最得信任的人之一,她脸蛋漂亮,学历不高,却屡受贵人提拔,步步高升,成为毛泽东和江青的共同心腹,她是如何具备这通天本领的呢?

毛泽东的医生李志绥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众多“被毛腐化的女孩”时,写了这么一段:

大部分的女孩在初识毛时,仍是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毛的性生活、特殊性格和至尊权势,在在都使这批年轻无知的女孩耳濡目染,逐渐堕落。多年来,我看着旧戏不断重演。她们在成为毛的“女友”后,不但不觉得羞耻,反而日益趾高气昂。与毛的“特殊关系”是这些未受教育、前途黯淡的女孩唯一往上爬、出名的机会。被毛宠幸后,个个变得骄纵,仗势凌人而难以伺候。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毛踢开的女人,利用与毛有过这种关系而向上爬,在共产党内“升官”,夺取权力。(1) 

其实,在众多毛宠幸过的女人中,真正成功地向上爬,在共产党内升官、夺取权力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小谢”:谢静宜。李志绥在其回忆录中隐去了她的名字,但在英国广播电台的访问谈话中透露,谢是毛的女人之一。

文革之前舞会上被毛选中 翻转人生

从照片上看,年轻时的谢静宜不仅漂亮,可能也是个天真无邪的姑娘。她初中文化程度,一九五三年,她从吉林中央军委长春机要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中南海,在中央机要局工作。被江青要去搞资料。一九五九年起担任毛泽东的机要员,工作是接发电报、接听记录保密电话。

早在文革之前,她就在中央办公厅为毛举办的舞会上被毛选中,据李志绥透露,“毛同她很好”。(2)但直到文革她才等到往上爬、出名的机会。一九六七年七、八月,毛说要南下去长江游泳,指名要代总参谋长杨成武陪同前行。行前,周恩来告诉杨成武,中央决定由他担任周和毛的联络员,并告他:“要中央机要局送两名译电员跟你去。”据杨成武回忆:“中央机要局送来的两名译电员,一名是广东人,一名就是长春机要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央机要局工作的谢静宜。”(3)

周恩来是否知道“小谢”与毛泽东的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谢”,这个周恩来送去的译电员,一年后成为全国知名的大人物,几年后竟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核心。

随“工宣队”进清华大学 飞黄腾达

一九六八年,全国各地武斗不止。七月底时,位于北京西郊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派开战已数月。此时,毛泽东决定不再作壁上观。遂派中央警卫团介入。但又要挂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名。于是从北京各工厂选派人员,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加上以中央警卫团即八三四一部队的军人为主体的“军宣队”,开进了清华园。

在中共的国体下,名曰“领导阶级”的工人从来没有资格领导任何人。这个“工宣队”是个摆饰,掌权的是“军宣队”。“军宣队”领导一切。起初,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杨德中为清华革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杨被排挤走后由八三四一部队副指挥张荣温接任。这时,革委会副主任兼党委副书记有好几位,其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安排的八三四一部队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迟群;还有一个就是不久前还只是一名普通译电员的“小谢”。

迟群有后台,“小谢”通天。张荣温在部队的职务虽然很高,却没后台,与上层没有关系,所以也是个傀儡。据当时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回忆:张荣温“是革委会主任,还得事事听从迟群、谢静宜的。”张被调走后,“学校的一切大权,便操纵在迟群、谢静宜二人手中。”(4)不仅清华,北京大学也由此二人掌管。两人同时执掌两所名校的大权,这样的怪事不仅在清华、北大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全国乃至全世界也不曾有过。

“小谢”政治上的飞黄腾达由此开始。她步步高升,直到一九七六年被拘捕才完结。

林彪“九・一三事件”中 为毛立功

李志绥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到一九七一年八月时,毛对林彪的不信任达到极点。清华大学革委会副主任谢静宜的丈夫小苏(注:苏延勋)在空军党委办公室工作,通过谢传来消息:林立果在空军成立了秘密组织,包括‘联合舰队’、‘上海小组’和‘教导队’,在做武装夺权的准备。小苏要毛注意。毛决心南巡,乘南巡的机会和大军区的领导人及省的领导人打招呼。”(5)

九月,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派系被清除,谢静宜为毛立了功。一九七三年中共召开“十大”,谢静宜当上了中央委员,还兼了个北京市委书记。

“小谢”同时掌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权大得很。那时不举行高校入学考试,而实行名额分配到各地,由党政部门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办法。只要进了校门,不管原来是干什么的,都叫“工农兵学员”。几乎年年在杭州久住的毛泽东曾挑选浙江省歌舞团的几个女孩子,从杭州调入中南海工作。一九七四年前后将她们调离中南海前,毛泽东通过谢静宜把她们全部安排进北京大学,成了历史系的“工农兵学员”。

因各地掌权者走后门安排子女、亲友上大学成了民怨焦点,在一九七五年五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到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也是一个,我送几个女孩子到北大上学,我没有办法,我说你们去上学。她们当了五年工人,现在送她们上大学了,我送去的,也是走后门,我也有资产阶级法权。我送去,小谢不得不收。这些人不是坏人。”(6)

毛泽东送去的女孩子,“小谢”当然不得不收。她更知道那些跳舞的女孩子的来龙去脉。应当说她们也是李志绥书中写的那种“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而且尚未“被毛腐化”,文化程度虽然不高,却也不比“小谢”低多少。既然她“小谢”可以领导北京大学,她们当然也可以念大学了。

毛和江青的共同心腹 委以重任

在清华,迟群是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小谢”只任副职。但她身份特殊,远非迟群能比。她是毛身边最可信任的人之一。据刘冰说:“确有一些最高指示是谢静宜先传达下来,后来才见诸中央文件。”(7)

“小谢”不仅有毛的关系,还是江青的心腹。江青待人一向苛刻,对张玉凤、“小谢”等毛器重的“女友”是例外。江青以大夫人的风范接纳“小谢”,非但不忌恨,不与之结怨,反而委以重任。“小谢”本已有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书记的官衔,一九七五年一月全国四届人大结束时,她又多了个“全国人大常委”的头衔。

从李志绥的书中可以知道,汪东兴对江青绝无好感,而据刘冰说“迟群正是他派下来的,是受他重用的。”谢静宜则有江青、毛泽东这边的后台。但汪东兴不敌江青,所以迟群也就不敌谢静宜。平时江青有什么指示,都是通过谢静宜向迟群传达布置。这使得迟群忿忿不平。本来,他和“小谢”被称为“主席的两个兵”,但他除了清华、北大的职务外,什么也没捞到。他在学校骂娘:“主席的‘两个兵’——屁!什么‘两个兵’!”“主席身边的人都有职位,为什么不给我安排?”他在家里砸坏属公家的茶具,打碎写字台的玻璃板。在学校当面讽刺谢静宜“当中央委员有什么了不起!”“人大常委有什么了不起?”“人大也有右派参加。”他还在背后骂谢“一个臭机要员,有什么了不起?”他甚至在半夜三更跑到谢静宜的居所,踢撞她的房门。谢静宜虽直通天庭,却由于某种不可言的原因委屈自己,曾到迟群下榻的招待所,向迟道歉,下跪讨饶。

当然,在公开场合,人们只看到这两个大人物道貌岸然地讲“毛泽东思想”、“反修防修”,绝对看不到这种表演。不过,迟群打砸骂街、“小谢”下跪求饶的事很快在清华园传开,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批林批孔”运动开张 成为英雄

“批林批孔”运动正式开张,是一九七四年初的事。而运动却缘起于迟群、谢静宜向毛泽东的汇报。他们告诉毛,在林彪家里发现有林彪写的孔孟言论。毛说:“噢,凡是反动的阶级,主张历史倒退的,都是尊孔反法的,都是反秦始皇的。”并让迟、谢二人搞个材料,让他看一看。于是迟、谢二人率众去抄林彪的家,翻箱倒柜,搞出了一个揭露林彪尊孔的材料。这就是《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不过,如同毛有《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却没有第二张一样,这个材料的“之二”也从未出笼。)

《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将林彪的话与孔子的话对照比较,再加上按语,以证明林彪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譬如,林彪说:“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按语:“林彪对抗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多次指示,以孔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反动说教为根据,顽固地坚持反党政治纲领,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8)

一月十二日,王洪文、江青给毛写信,要求将《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转发全国各省、市,各大军区、省军区、军委各总部、国务院各部,供批林、批孔时参考。”毛批示:“同意转发。”于是《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就成了一九七四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9)大规模的批林批孔运动,便由这份文件的下达开始。迟群和谢静宜也就成了批林批孔的英雄。

一月二十五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召开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会议主角是江青和迟群、谢静宜。江青墨水不够,批判孔子的理论由迟群、谢静宜来阐述:孔子“拚命地维护和挽救奴隶制,就是要复古倒退,反对社会的变革,开历史的倒车”。“历次(党内)机会主义的头子,从陈独秀开始,像王明、刘少奇等等,他们都是推行孔孟之道的。他们用它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谢静宜讲不出多少道理,只强调说:批孔“是挖修正主义、林彪反党集团的祖坟,是向封、资、修、帝、修、反的宣战。”

(未完待续)

注释:

(1)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第348页。

(2)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美洲《世界日报》

(3)《十月》一九九四年第二期第44页。

(4)刘冰《风雨岁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第168、161页。

(5)同(1),第512页。

(6)《当代中国大写意.内幕卷》第49页。

(7)同(4),第192页。

(8)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第476页。

(9)同上,第480、474页。

本文留言

作者丁抒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