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出兵格林纳达 以实力取和平 击垮苏联(组图)


里根(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一对一会谈。(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接上文:里根出兵格林纳达 苏联走向崩溃

紧急介入

格林纳达进入紧急状态的事件立刻引起了美国的警觉。这主要是由于岛上有一千多名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当中的大部分是在圣乔治医科大学读书的学生。这间医学院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低廉的学费吸引了很多美国大学生前往。此时,这些美国人都成了奥斯汀的囚犯,他们只能由军人提供粮食和饮水,与犯人无异。

美国政府立刻联想起1979年伊朗革命后驻德黑兰使馆的美国人被扣作人质的状况。那场长达444天的人质危机改变了很多东西,甚至帮助了里根上台。所以,美国人对于格林纳达事态的发展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美国军队的参谋们立刻忙碌起来,但调遣军队和调配后勤资源,制定作战计划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他们不清楚他们是否能跑赢时间,特别是加勒比海局势一向比较稳定,各国仅有象征性的警察部队,美国对于这个岛国知之甚少。

另一件事也坚定了里根出兵的决心。10月21日,毕晓普被杀两天后,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其成员国之一的格林纳达目前出现的危机局势。这个组织包含了众多加勒比国家,都是格林纳达的邻国。会议很快做出了一致的决定,组织的主席,多米尼加总理尤金妮亚・查尔斯女士宣布:要求美国进行干预。

查尔斯本人也曾遭受格林纳达和古巴搞的“输出战争”之害。1981年,与“十二使徒”一样,曾在圭亚那接受古巴教官培训的多米尼加武装部队司令弗雷德里克・牛顿试图发动政变,因为得不到士兵、警察和国民的支持而宣告失败。由于这件事的缘故,查尔斯在格林纳达政变问题上的态度十分坚定,坚决要求东加勒比国家组织成员和美国、牙买加、巴巴多斯等国出兵干涉。

25日清晨,查尔斯飞往华盛顿,亲自会见里根总统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向他们阐述美国出兵的必要性。当里根向她询问,如果美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带着“西方帝国主义老大哥”的全套行头,对这幺小的一个岛国进行武装干涉时,是否会在相邻的东加勒比岛国人民中引起非议?查尔斯平静而充满自信地回答,她和她的领国首脑承担邀请美国出兵的全部责任。果然,日后联合国发起对美国“入侵”谴责决议时,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的各成员国是仅有投下反对票的几个国家。

不仅如此,这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仪容优雅的黑人女政治家还补充说,如果美国不现在干涉,解救格林纳达和被扣的美国人,那么今后解决时必然更加困难──就像伊朗危机那样,而且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美国在必要时既没有决心,或许也缺乏实力去实施果敢行动。


尤金妮亚・查尔斯(右一)在白宫椭圆办公室请求里根总统出兵格林纳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她这番话击中了强硬派里根的内心,也消除了他对行动舆论后果的担忧。听到这里,里根不由得微笑了起来。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那就是10月23日,被软禁的格林纳达名义上的代理国家元首斯库恩博士设法秘密让人带出了求救信。这封信是写给巴巴多斯总理约翰・亚当斯的,信中斯库恩博士除了向巴巴多斯总理请求帮助建立维和部队之外,还同时向美国、牙买加和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寻求支援。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里根总统10月22日傍晚签署命令,批准出兵格林纳达的“复仇女神”计划,行动发起时间暂定为10月25日凌晨。

面对苏联和其附属国自70年代下半段起,到1980年代上半段为止的这段时间,不断挥舞过来的左勾拳和右勾拳,里根这次稳稳地打出了一记直拳。这一拳虽然不能置狂热中的苏联于死地,却是苏共覆灭的开始。

解救人质和学生,解放格林纳达

10月25日凌晨两点,美军对格林纳达发起了“入侵”行动,此时距离尤金妮亚・查尔斯女士与里根会谈还有几个小时。所以实际上查尔斯并不是说服了里根,只是解除了里根对东加勒比国家舆论的担忧。

不过,美军对格林纳达的“入侵”还是引起了一位里根非常尊敬,也非常重视的政治家的不满,她就是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要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时还是格林纳达名义上的元首,格林纳达也是英联邦成员国,因此撒切尔夫人在电话里措辞严厉地要求美国取消“入侵”行动、撤回军人、恢复和平。虽然里根非常重视传统盟友和特殊合作伙伴英国的态度,不过此时木已成舟,里根的决心是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抗议而动摇的。

强大的美国武装力量对付古巴军事顾问和苏式轻武器武装起来的格林纳达人民革命军及民兵是毫不费力的。死亡18人,被击落7架直升飞机的轻微损失足以说明这一点,整场战役也仅仅持续了三四天时间。


格林纳达战争作战路径图(Derfel73/wiki/CC BY-SA 3.0)

在整场战役中,还是有两个亮点值得重点提及。

在空中突击抢占萨林斯角机场的战斗中,突击队军士长埃里克・哈尼后来回忆说:

一队C-130运输机低低地从东边飞来。当它们飞到机场跑道上空时,从头两架飞机的机身里突然喷射出猛烈的炮火,压制地面火力。这两架飞机飞走后,其他运输机鱼贯而入,你可以看见那些伞兵排着队从里面跳出来。他们跳伞的高度非常低,降落伞刚打开没有几秒钟就落到了地面上……很快,头顶上出现了第二群飞机,然后天空中布满了更多的绿色降落伞,就在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古巴人的高炮开始向着空中的那些人开火。“真糟糕”,我一边想着,一边看着跑道那边古巴人的对空武器发射的火焰。

但是就在这时发生了令人无比惊讶的一幕。有一队伞兵队员刚刚降落到地上,还没有任何军官或者士官来得及把他们组织起来,就纷纷自发地向古巴人的高炮阵地方向跑去,一边跑手中的武器一边怒吼。不到十分钟,格林纳达人的高炮就哑巴了。就在这时,第三波伞兵开始跳伞了。如果不是这队伞兵及时扫荡了古巴人的高炮阵地,恐怕第三波伞兵会承受很大的伤亡。

那天晚些时候我才得知,这次自发的进攻是由一名下士带头引发的。当时他猛地从地面上爬起来,吼着“老子受够了”了,一边开火一边向着敌人的阵地冲过去,他附近其他人也跟着跳起来,追了上去。整个场面就像一场野火突然扫过全是干草的山谷一样,眨眼的功夫就结束了!这是什么样的一伙兵啊!


伞兵降落(网络图片)

另一件事是关于圣乔治医学院内被扣押起来的美国学生。

美军进攻开始后,该学院内当时有200多名美国学生被古巴人和格林纳达人民革命军士兵集中到宿舍楼,并被看管起来,正式成为了人质。这一消息被学生当中的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偷偷地发送给了外界,因此美军制订了从空中强袭营救人质的计划。但是当时有几个可能地点,暂时还不清楚学生们到底被关押在哪一处,只能由派出的部队见机行事。

经过长时间激烈战斗和摸索寻找,当伞兵部队好不容易找到美国学生所在的宿舍楼时,很多学生已经在床底下藏了一天一夜,躲避四处尖啸的子弹。当那些翘首以待的学生看到身穿迷彩服的大兵们手持步枪向他们跑来时,一个个热泪盈眶、欢呼雀跃。几个女学生冲出门外,同大兵们紧紧搂抱,热烈亲吻。其他学生看到跑来的都是美国大兵而不是格林纳达军人,都纷纷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加入庆祝的行列。

一个名叫沃尔金的中尉见此情景,拍着泣不成声女学生的肩膀大声说道:“好啦,好啦,孩子,咱们回家去吧。”士兵们用身体隔开了古巴狙击手从周围建筑中射来的子弹,掩护着学生们乘坐吉普车登上了前来营救的CH-53直升机。


被解救的美国学生和美国大兵们(网络图片)


学生们列队登机(网络图片)

当天下午,首批营救出来的美国留学生就搭乘美国空军飞机取道巴巴多斯返回了美国。当载运他们的第一架飞机降落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空军基地时,第一个走下舷梯的学生情不自禁跪倒在跑道上,亲吻美国的土地,他后面的学生齐声欢呼。这个画面经由电视新闻直播被成千上万美国人看在眼中,令他们感动得泪眼婆娑。这时,美国国内任何对出兵格林纳达持否定观点的新闻报导和抱怨之声,都抵挡不住这一画面带来的冲击力。


第一个走下舷梯的学生情不自禁跪倒在跑道上,亲吻美国的土地。(网络图片)

里根总统当时碰巧也在看电视。后来他私下承认,看到美国学生跪下亲吻大地的一瞬间,自己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此之后不久的11月7日,里根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了一次仪式,大约400名从格林纳达被营救回来的美国学生自费前往,与来自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的40多名曾经参加格林纳达战役的军人共聚一堂。那些学生真诚而热烈地拥抱那些曾经拯救他们的士兵。这一幕感人画面令在场人士包括里根总统在内久久不能忘怀,因为里根还记得自己在担任加州州长的那些日子里,曾经亲眼目睹大学生们是何等鄙视军人。出兵格林纳达无疑提振了美国国内对于军人的信心。

随着格林纳达地面战事陆续结束,美军开进了格林纳达首府圣乔治城。当地人对美军的态度十分友善,总的来说美军没有遭到任何大规模的抵抗,更没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战役后期,“格林纳达人民革命军”和“人民革命民兵”丧失斗志,四散溃逃,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古巴军人的抵抗较为顽强,最终有100多人在战斗中死伤,其余大多被美军俘虏。岛上众多军火库被发现和缴获,部分是格林纳达当地人带的路。

美军随后抓捕了前副总理科尔德、“格林纳达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奥斯汀和一些前部长,并解救了被关押的总督斯库恩博士。随后美军大部撤走,仅留下少部分哨戒部队。

根据英国女王授予斯库恩博士的权力,总督先生指定“国家大会”主席尼古拉斯・布拉斯怀特担任政府临时总理,并着手在当年内恢复全面选举。科尔德、奥斯汀等人被引渡给东加勒比组织多国部队,关在了他们过去囚禁政治反对派的里士满山监狱里。

从1983年底到1986年,格林纳达政府对这17名犯人进行了审讯,1986年12月,格林纳达最高法院宣布判处当中14人死刑(后都改判无期)。

奥斯汀和科尔德最终服刑期满,分别在2008年12月和2009年9月获得释放。

在岛上被俘的古巴人后来全部都被遣返回国。在这次行动中,古巴方面死亡69人,56人受伤,642人被捕(其中多数是一个工兵营)。被遣返回国的古巴顾问后来下场惨淡,他们不被重用,多数被调遣到一些边远地区继续服役。

除了古巴人外,斯库恩总督还下令从岛上遣返了49名苏联“顾问”、17名利比亚“顾问”、15名朝鲜人、10名东德人和3名保加利亚人。这些人属于哪个阵营不言而喻。

后续影响

1983年12月19日,军事行动两个月后,岛上举行了1979年政变后首次全面选举。出乎很多批评家的意料,在这次选举前4天,美军撤走了在格林纳达驻扎的全部军队,仅留下一个小规模的军事情报组,这些人也于1984年全部撤出。

出兵格林纳达暴露了美军在情报准备方面的一些弱点。虽然美军敏感地注意到了萨林斯角机场跑道的修建进度,却大意地没有绘制该岛的地形详图,以至于10月25日凌晨登陆部队开始行动时,只能带着旅游用地图离开两栖登陆舰,向着海岛进发。

不过,美军在这次行动中也试验了很多新兵器、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战法,为后来美军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进攻巴拿马、1991年海湾战争和1994年海地维和等后续军事行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此后美军作战行动的范本。美国陆军认为:“对于美军的军事武装力量来说,它就像一记响亮的起床号,对唤醒和重振整个美国军队的士气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从此以后我们确确实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美国出兵格林纳达后,当时全世界对此行动基本持反对立场,但程度不同。

不出意料,苏联和古巴对美国的抗议最为激烈。因为他们明白,这就是冲着他们来的。古巴领导人发表了气愤填膺的讲话,随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

英国、加拿大、巴哈马和特立尼达等英联邦国家也强烈反对美国出兵干涉一个英联邦国家的举动。但英国主要的介意点在于撇清与美国出兵的关系,声称对此毫不知情,更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

东加勒比海国家一边倒地表示对美国出兵的欢迎,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邀请和求助的结果,美国出兵正是维护了地区安宁与和平。在联合国发起的谴责美国出兵的提案的投票中,他们全部投了反对票。

美国国内大多数媒体对行动也持否定态度。不过,对伊朗人质事件记忆犹新的大多数美国民众,特别是他们还亲眼目睹被营救的美国大学生返回本土的场面,因此他们这次都支持里根总统。由反对党人把持的美国主流媒体这一次基本上是自说自话没人听。

格林纳达人对美国出兵的态度最能说明这次行动的历史意义。

事实上,他们多数人非常支持美国大兵的到来。非但没有出现反击美军的“游击战”和“人民战争”,很多格林纳达人还领着美国大兵到处抓捕前政府主要官员、寻找隐藏的军火库。


美军士兵在休息,格林纳达人好奇地围观。(网络图片)

发生这样的现象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美国因为“门罗主义”,反对列强在美洲的殖民,确实造成了中美洲和南美国家的反感。但格林纳达长期经历了英法殖民,处于英法的卵翼之下,相对来说受到了保护,所以对“美帝国主义”比较无感。相反,很多格林纳达人在美国石油公司上班,或者依靠美国留学生谋生,对于美国人的大手大脚、善良真诚比较欣赏。

第二,毕晓普及“新宝石运动”不是议会选举胜利者,而是依靠发动政变上台的。如果说开头几年毕晓普们的行动纲领还代表了一部分格林纳达底层人民的意愿,但这也随着奥斯汀和科尔德发动的二次政变以及枪杀毕晓普,枪杀100多名格林纳达老百姓而烟消云散了。

失去群众基础,单纯依靠暴力手段来对这个加勒比国家实施统治是无法行稳致远的。

第三,“新宝石运动”在夺权后实施的广泛引入外国援助,施行“穷兵黩武”的政策已经脱离了普通格林纳达人的实际生活需要。

如前文所述,按“三年军备计划”,格林纳达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扩编进入军队,为“莫斯科-哈瓦那战争公司”的“战争输出”行动服务。

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格林纳达人彻底沦为炮灰,被驱赶着用来对付其他东加勒比国家,甚至对非洲国家开战,是指日可待的事。格林纳达普通民众当然忍无可忍。

因此,格林纳达当地人普遍欢迎美军的出兵。除了成为“带路党”,很多格林纳达人还在自家房屋墙上粉刷了“感谢美国人”的标语。民心向背可见一斑,也难怪由古巴顾问和格林纳达革命军组成的对抗力量不堪一击。至于“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则根本不可能出现。


格林纳达人民写着:“为了美国和加勒比英雄感谢上帝。”(网络图片)

虽然遭遇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抗议,虽然美国报纸将出兵格林纳达行动形容为“一次无缘无故的侵略”,给人印象是美国的出兵行动遭遇了全面的抵制和普遍的怨恨。但在后来的民意测试中,有97%的格林纳达人认为他们实际上被美国所拯救。

1986年2月,出兵整整一年后,里根对格林纳达岛进行访问时,遇到了他就职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欢迎。与里根在美国国内访问时频频遭遇反对者举牌抗议不同,格林纳达岛上将近一半的人口走出家门,向他欢呼致意,高举“上帝保佑美利坚”的横幅,感谢“里根爸爸”(条幅上原文就是如此称呼)和美国军队“拯救”格林纳达。里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的总统任期内,那也许是我感觉最好的一天。”

虽然格林纳达军事行动是冷战结束的开始,但今天冷战虽然结束了,却不代表“复仇女神”这类军事干预行动的结束。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苏联的继承者依然将原“加盟共和国”和原“华约国家成员”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时不时地直接插手这些国家的国内或国际政策。比如阻挠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在这些国家里寻觅亲俄代理人,在这些政策均不奏效时,甚至直接出兵,赤裸裸地分裂别国。比如2008年入侵乔治亚、扶助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裂势力,比如在乌克兰东部频频搞事,封锁刻赤海峡。比如中共利用华为5G对西方社会的入侵,对美国的威胁堪比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

结语

前文提及,里根率领美国对抗苏联的四点政策,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来加以总结:“以实力争取和平”。

里根当过演员,长期仇视苏联,他对苏联简单而直白的“邪恶国家”的谴责曾一度为他带来偏执狂和天生白痴的恶名,但人们逐渐发现,昔日被认为似乎“跟着感觉走”的总统有着异乎寻常的阅读能力和广泛的涉猎领域,对政治发展道路、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国家大战略都有着独立的思考,而且很多理念在他当选总统之前就已经定格。

所以,此时的里根不仅注意到了格林纳达萨林斯角机场上的这一条在建设中的长达一万英尺的跑道,他还决心以格林纳达事件为契机,向苏联人发出一个尽可能强硬的信息,即当他们“武装和资助恐怖份子并颠覆他国政府时”(《里根回忆录》中文版第255页),美国将再也不会袖手旁观了。美国将以实力而不是一纸空文,去求得和平。

格林纳达战役是一个转折点,是美国经历70年代的低潮之后国运逐步提升的开始,也是苏联经历70年代后期之后首次遭遇重大挫折并走向最终覆灭的开始。

里根总统以他的自信,他的诙谐,以及他近乎于偏执的坚持,重塑了美国的伟大。

里根是来自民间的一位谦逊的、平易近人的总统,对于美国的伟大,他从未怀疑。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年后,一位当过商人的总统,一位与里根有颇多相似之处的总统,似乎也想证明同样的事。

当然,这是后话。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