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美财长姆努钦。(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2月18日讯】(法广RFI)中共理论刊物“求是”杂志最新一期刊出习近平去年8月在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部分讲话。这篇体现习近平“党比法大”思想的党内旧文为什么要在现在发出?说给谁听?这是否与中美贸易战有关系?如果有,那么特朗普总统是否能听懂呢?
有分析认为:在贸易谈判问题上,习近平可能要对美国让步了,所以为保证政权稳固和领袖强人形象,现在必须内紧外松地给信息不对称的中国人民秀秀“比法还大”的党的肌肉,让“左派”不要上演批评“丧权辱国”的老剧本,也警告“右派”别以为有了可乘之机。
在以上较乐观的分析得到时间验证之前,不妨悲观一点地预计:事情并不像一般人推演的如此简单。习近平春节期间两周没露面却天天占据中国媒体,在终于出山首次接见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后,又通过党刊“求是”,刊出他自己去年8月“党大于法”的主旋律强音。这不仅仅是要继续震慑在“党大还是法大”议题上全无讨论空间的中国民意,将其挤压至最后底线,更是再次公然告诉美国和世界:尊重法治基本原则的普世价值观并不属于中国,更不符合中国现有的基本政治架构。
将半年前的习近平内部讲话于现在公开发表,或许是试图表达其无法在美国代表团面前直接发出的“强音”。习近平强调:“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并强调绝不走西方的宪政,三权鼎立,和司法独立的路子。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习近平将国际关系的博弈称为“外交斗争”,并要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在中美贸易战临近3月1日增税大限的时候,把习近平这一番老话翻出来再说一遍,是否与美国要求中国进行“真正的结构性的改革”有某种联系?可说是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察结论,值得进一步观察。
被认为亲北京的海外华文媒体多维新闻15日刊登署名评论文章,题为:习近平不会给特朗普想要的“结构性改革”,该文写道:什么是特朗普想要的“真正的、结构性的改革”?一些人粗浅的认为,就是要求中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停止要求美企在华技术转让、进行门户开放,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内容。如果特朗普想要的“结构性改革”只是这些,贸易战就不用打了,刘鹤也不用那么满脸憔悴的和莱特希泽等进行冗长艰难的谈判了。事实上,中美自贸易战开打以来,围绕美方在谈判中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停止要求美企在华技术转让、进行门户开放,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要求,中国早付诸行动,几乎回应了美方的所有要求。
该文认为:特朗普想要中国进行的“真正的、结构性的改革”,其实就是要建立选举制度,自由政党合法化,实行独立司法。在政治制度上必须去意识形态化而不是继续强化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的威权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在地缘政治上则是要防止中国影响力扩张,以维护美国的绝对霸权。
在经济层面就是要进行银行的国家股权私有化,电信股权私有化,解散并私有化国企,如果解散不了,至少也要限制国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和美国有竞争力领域的快速扩张。
在国际分工产业链条上,中国必须将自己缩限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以下位置,在产业链高端和高科技领域,必须保证美国的垄断优势,不得对美国相应产业形成挑战或威胁。这在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中资高科技企业实行的不择手段的严厉打压,以及白宫高官赤裸裸宣告《中国制造2025》动摇了美国的竞争力基础,并宣示要将其掐死在产业规划阶段就能看的非常透彻。
该文明确表示:但这些要求,对中共来说,哪一个都是要命的东西。一党执政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及意识形态是中共的基本制度模式,事关中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中共的执政地位,是习近平从上任第一天开始就不断强化和巩固的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则事关中共的钱袋子,是中国政治经济学中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是习近平任内一直不断强调要“理直气壮做大、做强”的领域。建立和中国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以大国姿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重建并为全球治理输出“中国经验”,更是习近平任内不断彰显宣扬的内容,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多边主义平台,被普遍认为是习近平的主要外交成绩,怎么可能因为美国的要求而放弃?至于高科技及产业链升级,这些被习近平视为大国重器的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
特朗普曾被认为是一个反对“政治正确”思维方式,意识形态色彩相对淡薄的美国总统,也因此受到中国的热捧。如果他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仅局限在经贸领域,而是如同以上引述文章所说,被北京认为是威胁中共体制安危的洪水猛兽的话,中共党刊此时重推习近平内部讲话,意在中美贸易谈判关键时刻敲打美帝的味道就不言而喻。最近传说的习式金句大意是:没有真正的碰撞,怎么知道谁更厉害?
口口声声说习近平是自己朋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京以曲折方式传递的政治信息,是否听得懂呢?如果特朗普没听见或没听懂,习近平还有别的更直接明了的方式表示“不服输”吗?
如果美国不延长谈判期限的话,随3月1日的来临,谜底快揭开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