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匪是不是会打过来?”那年台湾人心惶惶(组图)
美国宣布将与中共建交后,民众当年聚集在美大使馆外抗议。(图片来源:中央社)
【看中国2018年12月16日讯】1978年12月27日晚上,台美宣布断交后第12天,寒风冷冽,台北市民权东路与中山北路却挤满抗议人潮,民众不满情绪在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多福20多人车队时达到沸腾,丢鸡蛋、油漆攻击,场面几乎失控。
台湾一直把美国视为亚太亲密友邦与安全保障,是最忠实的反共盟友,美国片面宣布断交,遭到背叛的心情有之,更多是对未来的不安,当时社会充斥着“共匪是不是会打过来?”“台湾是不是会沦陷?”恐慌。那一年的台湾风雨飘摇、人心惶惶。
台湾集体恐慌美代表团成宣泄出口
恐慌心情弥漫在台湾社会各个角落,就在美国代表团抵达台湾后,成为民众焦躁与不安心情的发泄出口。
27日晚间10时,克里斯多福一行人踏进松山机场当下,气氛紧绷,外交部次长钱复以1500字声明迎接美方代表团,强硬指责美国不仅破坏“中美友谊,也破坏西太平洋和平”。
完整见证这段历史、时任总统府秘书兼新闻局副局长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表示,这篇公开讲话,原本是准备给蒋经国在适当场合发表,但“总统认为还是与美国代表团一见面使用比较恰当”。
拿着当初由刚卸任的外交部长沈昌焕润饰过原稿,宋楚瑜说,以当时情况,如果太软弱,会让民众认为政府无能,政府必须要对美国做出强硬的回应才行,不过,这也为钱复后来驻美安排惹出“麻烦”。
钱复在回忆录中,曾经以“卡特政府因而对我恨之入骨”形容他发表那篇强硬声明后的影响。也因为声明内容被美方认为太过强烈,卡特政府不欢迎钱复出任断交后的驻美代表,一直等到1983年1月,雷根政府时期钱复才得以出使美国。
不仅机场过招,让克里斯多福脸绿,一抵台就饱受群众示威抗议,美方相当不满,当天晚上,美国驻华大使安克志立刻打给刚上任的外交部长蒋彦士,同时也跟宋楚瑜有段不甚愉快的通话。
台美断交后,民众不断抗议。(图片来源:中央社)
宋楚瑜描述那一场对话时,原本平稳的语气开始略显激动,他说安克志开头就说来自乔治亚州平原镇卡特总统指示,要他亲见蒋经国,要总统亲自保证美国代表团的人身安全,其实安克志在电话那头已经歇斯底里,说“都是暴民、拿着竹竿、眼睛充满血丝,我们生命受到威胁…”。
宋楚瑜也不甘示弱告诉安克志,“你现在知道台湾民众为什么愤慨了,因为生命受到威胁,抗议民众之所以那么愤怒,难道不是感到台湾的生存受到威胁所致?...”。
事实上,克里斯多福一出松山机场遭到抗议民众围勦,非常生气,认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一度要求原机返美,安克志也受到很大压力,竟然对宋楚瑜说,要蒋经国保证他们的安全,连外交部部长与行政院长保证都不行。
不过,宋楚瑜拒绝了安克志晚上11时多见蒋经国要求,他念头一转,以“总统府秘书身份代表中华民国总统府保证美方代表团安全”,没想到安克志接受了,打消深夜要向蒋经国要安全保证念头,克里斯多福一行人直到凌晨才决定继续留下来谈判。基本上,那段时间台湾民情大受断交冲击,连驻华大使安克志都曾向外交部表达过希望“保护在台美侨”,足见美国对台湾当下情势的不安。
虽然12月28日与29日两天,克里斯多福与蒋彦士在圆山饭店照常举行首场断交谈判,但气氛并不好。
圆山饭店的断交谈判首日,双方针对台湾法律地位进行攻防,克里斯多福说美国只能认定中华民国为“台湾当局”等,让谈判进展困难,第二天讨论的台湾防务,但双方交集少。
台美谈判进行的两天中,一度还发生美国驻华人员座车遭到破坏等意外,美方代表团一行人决定12月29日缩短行程离开,而且还直接表明,美国将不会再派人来台北,接下来谈判必须由台湾派人去华府进行。
杨西昆挂帅主谈展开逾30场马拉松断交谈判
接下来,台美断交谈判的重头戏,全在华府上演。
前外交部长程建人时任驻美大使馆政治组一等秘书,曾多次陪同杨西昆前往国务院谈判,对当时双方的交涉有许多第一手观察。
程建人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说,1978年12月底,外交部政务次长杨西昆赴美,原本只是要为因断交事件士气低迷的大使馆人员打气,处理过渡安排,美方认为杨西昆人既然已经美国,不愿意台湾再派出官方代表团赴美,所以后来杨西昆又多了一个总统特使头衔,全权代表中华民国与美国进行断交谈判。
两国关系生变,后续问题棘手,程建人清楚记得,在美国的断交谈判一谈就谈了两个月,困难很多,光是未来关系的性质属于官方还是非官方,双方一直是各说各话,包括中华民国驻美国机构的名称与数量也是攻防战场之一。
程建人说,杨西昆当时主要与包括助理国务卿郝尔布鲁克在内的国务院官员谈判;双方各自代表各自政府立场,各有坚持。当时,杨西昆与美方的协商多达30多次,包括在国务院就有17次之多。
“这些数字都在我脑袋里,永远都忘不了,40年之后还没忘”,程建人说,当时谈判的情景、对方的脸孔等等,直到如今仍历历在目。
经过来来回回的谈判,确定了外馆的名称与数量。程建人说,断交后,大使馆名称改为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驻美代表处,虽是无可奈何,但在美国当时提供的选项中,“这个名称可说是最好的”;另外,驻美国馆处的数量也从14、15个减到剩8个(代表处除外)。
他回忆,1978年12月底到隔年2月底,2个月的谈判对后来的台美关系发展极为重要,除了与国务院谈判,杨西昆也积极接触美国国会,寻求对台美关系的支持,促成台湾关系法,建立台美关系的架构。若没有当时的谈判、没有台湾关系法,“台美关系可以说是无从继续了”。
不确定感 移民潮涌现
历经战乱,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深植在台湾一代人的心中,尤其担心遭共产党赤化,这股危及生存、根深柢固的恐惧在美国转向中国、宣布与台湾断交的那一刻完全爆发。
侨务委员林美莲回忆,台美断交让台湾人很震撼,丈夫刚好有前往美国工作的机会,因此在台美断交几个月后,当时30岁的她与丈夫带着5岁大儿子,一家三口前往美国的田纳西州,展开移民生活。
林美莲一家移民美国是台美断交移民潮的其中一个例子。她回忆,1979那年,周遭有些从商的朋友也纷纷决定移民美国。
根据侨委会统计资料,截至2017年底,海外台湾侨民约有197万1000人,其中62.6%分布于美洲地区;在美国的台侨人数最多,约有99万5000人。
旅美侨胞中,除了商界人士,也有不少台湾留学生到美国念书,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工作,有些更踏入美国政坛。曾在小布什(George W.Bush)政府任内担任美国商务部副助理部长等职的董继玲就是一个例子。
1984年赴美留学的董继玲说,“那时候发生的所有景象,我们到现在都还记得”。悲愤的情绪,激发了台湾年轻人的爱国情操,想为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争取一席之地,因此萌生从政理想。
外交挫败 台湾爆发追求民主力量
与美国断交后,当时尚属威权体制的台湾,走进了一个十字路口,内部也开始翻腾,亟待找寻出口。
民进党党主席许信良回忆,在台美断交前一两年,台湾人民充满焦虑感,整个社会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样的氛围成了推动台湾民主化的动力。
1978年12月原本要举行中央民代增补选,却碰上台美断交,蒋经国宣布延选。
图为蒋经国。(图片来源:网络)
许信良说,面对在野力量要求改变的声音,国民党却选择了这种方式回应,整个党外运动像雨后春笋般大爆发,发展到1979年底的美丽岛事件,成为台湾民主发展中的最关键时刻。
前台南县长苏焕智当时就读台大法律系,参与“台大论坛社”活动,并为参加国大代表选举的前考试院长姚嘉文助选。
苏焕智受访时说,若要解读台美断交对台湾的影响,就是让台湾的民主运动能量取得很大的正当性,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神话彻底破灭,一党专政独裁的正当性消失了,台湾也进入国民主权建构阶段。
1979年元旦,美国与中国建交,那一年的台湾,有如暴风雨中孤独前行的船,在国际上更形孤立、国内则动荡不安,为接下来天翻地覆的改变掀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