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贸易战的招数用完 中国11月进出口骤降(图)
分析人士指出,现在抢出口退潮后经济疲态尽显。(图片来源:anekoho/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12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外贸企业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在前几个月抓紧交货造成出口额创新高。12月8日,中国出口和进口数据显示,增速均骤降至个位数且远逊市场预期。分析人士指出,现在抢出口退潮后经济疲态尽显。
据中国海关总署1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以人民币及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幅双双低于预期:中国11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0.2%,预期12.6%,前值20.1%;进口增长7.8%,预期17.8%,前值26.3%;中国11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5.4%,预期9.9%,前值15.6%;进口增长3%,预期14%,前值21.4%。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8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4.92万亿元,增长8.2%;进口12.96万亿元,增长14.6%;贸易顺差1.96万亿元,同比收窄21.1%。
另外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信息显示,外贸企业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涨跌互现。
据路透测算,11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进口增速为2016年10月以来最低。
据《路透社》12月8日报道,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进出口疲态尽显,进口乏力显示国内需求回落较明显,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但仍未能刺激国内的购买,可见需求端不支撑;出口偏弱既有国际市场需求因素,也与前期抢出口后的疲弱有关。“未来仍需重视出口形势的变化,它直接关系到国内就业市场的强弱。”
日前,中国官方公布的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降至50,创逾两年低位,显示经济放缓压力进一步加大,在美中贸易战扰乱外需的同时,内需也显现疲态。工业品价格明显下滑,令人担忧中国经济已经面临通缩风险。
众多研究机构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决策层应该将激活内需应放在重要位置,要抓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财政政策也应该更积极,例如,大规模减税等。
中金公司宏观研究团队报告认为,内需增长继续下行是11月PMI走低的主要原因;此外,鉴于需求疲弱、供给侧的限制边际放松,原材料价格暴跌也压低了制造业PMI。
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前期“抢出口”提振开始退潮,今后数月出口增速下行几成定局;当前逆周期调整政策应当将稳内需放在首要位置,且政策调整宜早不宜迟,以避免政策调整滞后带来更多后患。
中美两国元首日前在G20峰会期间进行会晤,双方达成共识,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并设下自12月1日开始的为时90天的“停火”期。但是随后,中国知名通信提供商华为的全球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这个消息又引发对中美紧张关系可能再度升级的担忧。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12月6日表示,个别市场波动对整体影响有限,抢出口现象存在于个别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市场,但不是中国外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未来90天中美将以取消所有加征关税为最终目标,就双边关心重大问题磋商并努力达成共识,中美下一步将就农产品、能源、工业制成品、服务业等领域的问题开展磋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