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这三大殿,位居于紫禁城中轴线暨北京中轴线上。
小编特意整理了关于故宫的小知识来与各位分享,供各位在清宫剧下档后,再来回味一次那个时代那个场域的事儿吧!倘若你看过“千龙出水”的壮观场面,自然是明了小编接下来要说的,正是位居三大殿中强大的排水系统。
紫禁城的建筑物分成“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是外朝区域的主体建筑,并与东边的文华殿、西边的武英殿等建筑体合称为“外朝”。三大殿共同建盖于一座呈土字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基(简称“三台”)上。此平面台基南北通长达230公尺,占地面积为2.5万平方公尺。三台中高为8.13公尺,边高为7.12公尺,从中心到延伸至边缘的落差则为1.01公尺。
螭首的嘴巴内凿有专用排水的孔洞。(图片来源:用心阁/维基百科)
三台的边缘装设了1142个张开着嘴巴的石雕龙头,这些龙头亦称为“螭首”或“角兽”。螭首的嘴巴内凿有孔洞,这些孔洞的作用可不小。因为一旦天降大雨,紫禁城就会出现千龙吐水的壮观画面。一千多个象征龙威的螭首与巍峨壮丽的三大殿,共同烘衬着天子皇权的神圣威风。然而,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受访表示,紫禁城“最牛”的排水系统拥有一个奥妙之处,那就是地上径流“千龙出水”,紫禁城的地下暗沟则是纵横交错着的。
不过,你可能在猜疑,怎么不好好封存这些号称最牛的排水系统,反倒还要去使用它呢?这样不是会让排水系统加速倾颓吗?关于这一点,单霁翔院长表示,排水系统与其他古老的建筑物都一样,倘若不去使用排水设施,倒会让它损害的更快,因此得健康地使用这些古老的排水设施,以让它能延年益寿。单霁翔院长还表示,现在的紫禁城的排水系统仍有90%是采用原本的古代系统,而现代后设的排水装置在使用上仍未达一成。
紫禁城“最牛”的排水系统拥有一个奥妙之处,那就是地上径流“千龙出水”,紫禁城的地下暗沟则是纵横交错着的。
只是,紫禁城都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排水系统还能负荷得了天降豪雨吗?其实,很多人都多虑了!
因为北京曾于2016年7月遭逢长达五十五小时的大暴雨,北京多处尽是汪洋一片,但是年岁高达六百多年的紫禁城在超强暴雨的摧残下,居然不到二十分钟就将所有的积水通通排出,“千龙出水”不仅蔚为壮观,更展显出古人的超高智慧。倘若缺乏匠心独妙与充满智慧的设计能力,岂能营造出如此完善、如此强大雄武的排水能力!
那么,这些牛到让现代建筑师惊讶的排水系统究竟有何奥秘呢?且容小编一一道来。
一、顺应地势
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并完工于永乐十八年(1420)的紫禁城,在一开始建造时,就已经对排水系统进行了一套精准的测量、设计与施工等建盖程序。
重要的是,紫禁城亦顺应着北京的地理环境,也就是顺着整体走势是北高南低,中间则为略有坡度的高两边低,以及水向东南流的地形)。因此,在南北地平高度差异约为2公尺的状况下,这才造就了北门的神武门是标高46.05公尺,南门的午门则是标高44.28公尺,这坡度差异也为自然的排水系统创建了有利的条件,能够使积淤的水得以缓慢排出。然而,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该河又与城墙外侧的护城河相连,接着又与周边的外金水河与中南海等河道海域相通,因此紫禁城自然不需忧虑天雨。
内金水河又与城墙外侧的护城河相连,接着又与周边的外金水河与中南海等河道海域相通,因此紫禁城自然不需忧虑天雨。
二、明沟暗沟
紫禁城中的东西向的雨水会汇流入南北沟内,再流进内金水河。整体的排水系统设计是主次分明、明暗结合得宜。这一套排水脉络有众多的排水设施,例如:干沟、支沟、暗沟、明沟、涵洞等,这些设施绝佳的疏通着各座宫殿院落。
单霁翔院长表示,紫禁城的排水系统主要有“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三大类。一旦降雨,部分雨水会降落到建筑物上。当雨水沿着屋顶的琉璃瓦而落到地面后,会再顺着明沟流到地下的暗沟沟口,另外一部分雨水则会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着地表的坡度流到院落与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中。倘若明沟遇到台阶或是建筑物,会再穿过“沟眼”,汇入暗沟。
因此,地下暗沟是纵横交错又四通八达的,当雨水排入暗沟后,会再从支沟汇集到干沟,顺着干沟排到内金水河中。由于沟渠会出现淤积等问题,因此历年来总会定期的淘挖、养护,所以排水系统在历经几百年后,依然排水功效佳,故不须忧虑会出现积水等弊端。
三、独一无二的“千龙出水”
前后排列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分别坐落在8公尺高、面积25000平方公尺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四周的栏杆底部,设置着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方还有雕琢精巧、口内圆孔的石龙头(即是上文所言的螭首、角兽),能排水又具装饰作用的三层龙头,总数为1142个。那些被凿通的螭首口孔,就是紫禁城最主要的排水口。
暴雨若至,雨水就会逐层落下,致使台面再无积水。雨水则会再从螭首的口孔中流泄而出。在大雨之际彷似白练;小雨之际则似冰柱;暴雨之际,就会出现让人目瞪口呆的“千龙出水”之壮硕奇观了。
当雨水逐层下流,院内的地面则留有泛水坡度,是顺着北京北高南低的地势而走,接着再绕四周散水都有的石槽明沟,而台阶下还设有石券涵洞接通着干沟,以让流水顺畅通过,最终再排入内金水河中。
地下暗沟是纵横交错又四通八达的,当雨水排入暗沟后,会再从支沟汇集到干沟,顺着干沟排到内金水河中。(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四、全石沟渠很耐用
紫禁城这一套古代的排水设施,是相当重要的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与建筑主体都获得了精心的呵护。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十分庞大,只计算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的长度就已经超过15公里,暗沟则约莫长达13公里。
光阴荏苒,故宫的排水系统仍然具备着强大的功能,与雨水沟(明沟、暗沟)很多是采用全石制造的状况有关。因为采用全石为建材,确实结实又耐用。
五、雨污分提高功能
单霁翔院长表示,随着故宫的社会功能日渐增加与强化,故宫除了要保留与维护原有的建筑系统,还得要继续建造一套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以顺利实现雨污分流。如今故宫内部的排水系统已经形成两套雨污分离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用途仅在于排除雨水;污水系统则是与市政管网相连接的单独管线。
参考资料
〈五大奥秘成就故宫最牛排水系统〉
〈老祖宗的智慧 紫禁城千龙吐水〉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